文/黄 舜
天地万物 良知一心美国尼克松总统曾写下这样一本书《不战而胜》,理论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
他在书中,这样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的老师所教导的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我们会不会被尼克松先生一语成谶呢?
以下谈及的“师道尊严”,也许会触痛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四【师者的迷惘】
一:失却的师道尊严
当下孩子们所在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校的制定的规则不被重视和执行。比如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不得携带和使用手机,这个是为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一个硬性规定,按说这个应该理所当然被贯彻执行的,然而不是——有少数家长不理解这个规定,会直接致电班主任、校长,公然质疑、挑战学校的既定规则。
更有甚者,其孩子因触犯规则被责罚,他们竟然会用各种手段向区、市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施压,影响学校的规则秩序。
这样的质疑,实质是挑战了师道尊严、师者的权威,也挑战了规则的权威性。
直接后果是2个:
1学校和老师的权威性和教学积极性受损,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受损。
2孩子们会效仿他们的家长,藐视师道尊严,藐视规则,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必要的敬畏之心。
这个种子滋长蔓延的后果当然是极为严重的,说得极端一点,是直接毁了孩子的未来。
笔者上周遇见自己的中学老师和师母,2位同样从事基础教育几十年的老教师唉声叹气,我辈有心,社会无力,师道不存,世风日下。忧虑之情表露无遗。
二:教师的收入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一说到教师的收入,立马想起了我们的邻居韩国,这个同样受了儒家思想深远影响、全球教育水平排前三的国家,是如何优待教师的?
三个字概括韩国教师的地位——“富且贵”。
富——教师被称为移动着的中小企业。普通中小学的教师收入约折合人民币40-50万,高于韩国民众的2倍水平。
贵——在韩国,教师被尊为“国民之典范”,韩国的国民对教师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恭敬,见师行于道,必让行;与师同行,不可并行,必让数个身位;不可踩到老师的身影等。虽为繁琐,足见师之尊贵在韩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
成果是: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韩国年轻一代,97%的人达到高中毕业水平,80%的人可以进大学深造。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我们教师的待遇吧!
没有比较 就没有伤害 中国最高 中国最低我们的中国的教师,其实并不仅仅需要每年一个教师节来温情一下,他们真的心怀天下,但是,天下何时能真正赋予他们“富且贵”的神圣待遇?
何时?
何时?
何时?
制造业~带动经济的机器五【制造者们的迷惘】
站在全世界的角度去审视,凡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几个共同特点——富有,抗风险能力强,综合国力强。
典型例子:美国、德国和日本。
发达的实体制造业是实现全民富有的根本保障,看看这个论断,在我们这里是否适用。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近30-40年里面,最典型的成就无疑是“中国制造”,所以,最风光的应该是制造业的主体——制造企业及其产业工人。
1凋敝的制造业
近20年,制造业既处于增长期,又处于停滞甚至是凋敝期。
增长是因为出口需求增长在,国内需求也在增长,资本的青睐,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知识产权保护的无壁垒。
停滞与凋敝是因为
1产业资本的离去
2低价值重复带来的产能过剩与需求疲乏
3人口红利消失与劳动法规的苛求带来的人力成本高企
4税负奇重
数据自己会说话这四个不利因素中任何一个都足以给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带来灭顶之灾,更何况4个因素叠加带来的负担呢?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且,当政者也在19大很清晰地展望了制造业——要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成制造业强国。
但是,为何当下这个国之硬实力的处境,如此艰难、如此沉重、如此尴尬呢?
2迷惘的产业工人
中国制造风光的时候,他们有工作没保障,当中国制造风光不再的时候,他们立即沦落成无工作无保障的群落,这群为世界贡献了天量商品、真正推动了中国40年快速发展的人们,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红利。
在主流阶层的“中国之梦”里,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难道不会迷惘、不会惊醒吗?
而在教育、医疗、养老产业化的今日,他们愈发被边缘化,愈发不安。
难道,脱离了强大的制造业及其主要从业者,我们的中国梦真的会那么美吗?
发个言六【基层公务员的迷惘】
笔者因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街镇一级的公务员朋友,发现他们并不是普通民众认知概念里那种钱多、活少、人自由的幸福宝宝。
实际情况是——“宝宝心里苦,可宝宝不说”
1 高压——永远干不完的活
突击战役多:上面一个指示,就意味着一次完整的战役的开始,全班人马立即进入一级战备,动员、计划、协调、分组落实、外协、居村委辅导、监督、成效评估、总结、汇报等完整的流程都要执行,之后还会出现各种防不胜防的考评。而且,这样的战役不定期、高频度地出现在日常工作中。
杂活、脏活、累活多:客观讲,作为街镇一级的党政机构,是直接与民众接触的一线行政机构,各种坊间的稀奇古怪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会汇聚到街镇这个窗口,有些问题比较容易处理,但更多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甚至很难有是非结论,但都得面对,而且是长期面对,无休无止,绵延不绝。虽然,办事处的各职能机构在分担着巨量的问题,但是,这些始终是压力。
2 委屈——巨大的付出后很少正向反馈,多数负面评价
毕竟,我们的中央政府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是服务更务实、更下沉的,所以到街镇这一级是真正的要干实事出成效的,用网络流行的语境是要被点“赞”的,但是,由于各种的历史渊源与民众的思维惯性,他们是很难马上做出正向评价的,反而会有各种不理解,或者质疑声。
即使他们内心觉得有进步,表达也比较内敛,何况,在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中国民众也是见过各种世面的,他们内心要的东西,或许比现状还要高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线工作的确不易。
另一个层面的委屈来自于组织内部——当不同条块的领导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左右为难,两头受气,如果这种矛盾长期存在的话,的确很挑战当事人的抗压能力。
3 前景——不太明朗
长期在大强度、高压、委屈的状态下工作,升职、加薪、个人发展空间、个人的信念、价值观等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期待与愿望的背离。
和所有民众一样,公务员现在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真并不是传说中的金饭碗,如果所在地的政府出现财政亏空,严重的甚至连公务员薪水都会有拖欠。
与此同时,一个残酷的事实横亘在前——公务员队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一旦出现抑郁症、狂躁症、偏执等精神问题,对工作、家庭都是非常巨大的困扰。因此,公务员之间,常常也会彼此疏导,“抱团取暖”。
结论是:今天的基层公务员大多数时间在民众面前是“弱势群体”,他们在服务民众的过程中,也需要被理解,被认可,甚至被关爱。
有时,我们仅需要以一颗平常心,给予他们一个点赞,一个支持,不知道会点燃他们多大的能量呢!
或许有人会说,连公务员都那么迷惘,那我们的迷惘谁来关心呢?
不着急(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