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要么得找小哥哥看个电影约个会,要么找三两好友在甜品店聊聊八卦避避暑,都是极好的选择。
为啥我要宅在家读书码字呢,平常难道还没写够?是因为热爱么?不,是因为被逼的!自从踏上叨叨组织的“周更”这趟贼船,真的就有好事不断发生,比如最近写公司的情感文不卡壳了。为了保持这种状态,也就继续写下去了。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叨叨送的礼物——《精要主义》,她还写了寄语给我:“别太忙,别太多,拥有少而精的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属于那种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被拥挤不堪的工作等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甚至“忙到”没有给自己留下时间思考,每天只为完成任务而机械地工作着。
后经慢慢调整,现在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三不五时还是会被很多“选择”所迷惑,去做很多根本没必要做的事情。叨叨的礼物就是及时雨,有助于我设计自己的精要人生。
如果你也因为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心力交瘁,一直处于忙碌却低效的状态,那么,你跟我一样,需要“更少,但更好”的生活。
精要主义,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无意义的多数),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聚焦于绝对重要的事情(有意义的少数)。
[if !supportLists]1、[endif]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时间
一定要留出时间思考:不思考的人生,跟机器有什么区别?
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时间其实不分长短,主要的是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
[if !supportLists]2、[endif]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把握重点:透过无关细节,抓住关键信息,并且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联机学习)。学会倾听弦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
写日记:能培养你提取关键信息,也应当追求“更少,但更好”,每隔3个月,花1小时回顾日记条目,着眼于更宏大的图景或趋势,忽略细节。捕捉标题,找到自己每天、每周的重点。
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了解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聚焦于你想解决的问题,找到最重要的细节并解决。
3、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充足的睡眠及休息,能让我们更好地探索世界。
4、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做一件事情前,如果自己彻底地、无条件地确信要去做什么事,那么就去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稍有犹豫,那就不要去做。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都还不错的机会,或者会瓜分你精力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会做减法了,那该怎么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呢?
这里有三条最低标注+三条极端标准。
[if !supportLists]1、[endif]把机会记下来,写在纸上。
[if !supportLists]2、[endif]写下3条“最低标准”:比如这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选择吗?这件事对我的终极目标有帮助吗?能带给我什么价值?
[if !supportLists]3、[endif]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制定3条比最低标准更严苛更理想化的标准。
按照流程,如果这个机会能满足3条最低标准,它才值得我们考虑要不要选择;如果它能满足极端标准的2条及以上,才值得你去抓住这个机会。
这就好比可能别人给我们一个对象,别人都觉得跟他基本条件都还不错,跟你很般配,可能也符合你的“最低标准”,但不符合你的“极端标准”,三观不一致,你也看他不顺眼,就能直接pass掉了。
最低标准和极端标准都得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是一个方法,弊端在于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该怎么制定自己的标准,有个参考标准可能会更容易操作。
《精要主义》这本书虽然我还没读完,却打算着手开始实践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预计再用两周的时间来反复读这本书,并且整理成文。
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希望读完并且实践之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你,要跟我一起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