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

作者: 苏简帆 | 来源:发表于2021-08-15 08:24 被阅读0次

古代没电灯,到了晚上要点蜡烛,打灯笼。不仅仅是为了照明,还为了玩。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有这么一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到了夜晚,不去休息,而是要抓紧时间去玩。在黑漆漆的庭院、街道、乡野中,举着蜡烛、火杖四处散步、游荡、奔波,甚至追逐打闹。简言之:“睡什么睡,起来嗨!”初读这一句时,莫名觉得画面感极强。

白天不够用,晚上这么长,浪费了太可惜,不如点亮夜晚继续享乐,听上去仿佛不羁放纵爱自由。然而前一句却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半是嘲讽半是叹惋。以至于后人编纂诗集,将其一言以蔽之:“及时行乐”。只当是乐府诗中的另类感兴,大概没有人会奉为处世之道吧?两汉过后,魏晋又兴起一波及时行乐的思潮。士族们游山玩水,服药修仙,享受此世的生活。然而大多是战乱的精神寄托。虽诗中如此描写,但他们怕是无福消受。

毕竟,人总要向往建功立业的,一时欢娱过后,谁会一直将之奉为人生信条呢?

然而数百年后,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为这一行为作了正名:“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天地就是一间旅馆,时间就是旅馆里迎来送往的过客。人生就像梦一样,梦中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看来古人夜间举着烛火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

李白潇洒,况又生逢盛世,却也会发出这般感慨:原来古人秉烛夜游,居然藏着这么大的学问。连时间都是匆匆的过客,更何况人呢?所以才要不分昼夜地享受生活啊。

到了两宋,解除宵禁,真正的“夜经济”“夜生活”到来,曾让士人们感到无比风雅的“秉烛夜游”,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烟火。人间值得秉烛夜游,甚至要让烛火亮过群星。

于是千百年后,“秉烛夜游”的智慧被今人充分地发掘,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发掘着。像是约定俗成般,自发地点亮夜晚。有趣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此强行“背天理而行事”,不会显得矛盾么?

可谁让“秉烛夜游”出现在乐府诗中呢?还要涂上一层风雅的滤镜,如此说来,人们竟能对这般诗境无师自通地领悟,难不成是精神特质使然?

回头再看,古诗十九首的那份逍遥、达观,更像是青年诗兴的欢愉。而李白的那篇序文,也同样将自己与青年放在一起,纵享才情。这么看,秉烛夜游,实乃壮年之所为啊。

也许正是这无数的“夜游青春”,才让这份风雅承续至今,为之赞颂。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句31

    秉烛夜游

  • 秉烛夜游

    微信里每天都有人在朋友圈里,“暴露”着自己的喜怒爱乐,和各种心灵鸡汤,而我是个极其不爱在朋友圈里露面的人...

  • 秉烛夜游

    白天如潮水一般退去,夜晚盛大寂寂地来临。《小窗幽记》里说:关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不如关门读书? 也可以随心所...

  • 秉烛夜游.

    如果不是在一种理想中来考察我的生活,那么生活的平庸将使我痛苦不堪。 而在我怀有这种念头的时候,我们碰见了,你...

  • 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听起来像古人的一种雅事,当真如此吗? 东汉时期就有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秉烛夜游

    古代没电灯,到了晚上要点蜡烛,打灯笼。不仅仅是为了照明,还为了玩。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有这么一句:“昼短苦夜长,...

  • 秉烛夜游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春夜宴桃李...

  • 宋,马麟《秉烛夜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秉烛夜游》纨扇页,宋,马麟绘,绢本设色,纵24.8cm,横25.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秉烛夜游》取材自苏...

  • 秉烛夜游新解

    昼短夜长路茫茫, 秉烛夜游最疯狂。 人生难得刚刚好, 财富快乐满满装。 晚上放学路上,边开车边聊天。有时候,不能看...

  • 腊八之子夜有感

    腊月映景八重影 美酒润涩味几层 秉烛夜游书中舞 古今柔情付梦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秉烛夜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oy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