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废话: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其实在国内火起来也没多少年,而且目前基本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许多人对此了解甚少(一个实例,在听说我去做了这个后,女朋友的一个朋友悄悄地问,是不是销售?)。
这一行人员基本有两个来源:
从一开始就从事这个职位的;
其他职位转过来的。
对于后者我是没什么发言权,所以就聊一下校招时应聘产品类职位(我一直不好意思称之为产品经理)的全线过程。本文过滤掉许多细节,只讲一下我自己面试过的各个公司的经历。至于面经、offer细节就不在此多说了。
我觉得面试是一个自我重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与这个职位间的蛛丝马迹,也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更重要的,可以了解自己是否那么渴望。至少对产品岗位而言,你的渴望程度会在后面的面试过程中感染着你与你的面试官。另一件有意思的过程是,如果能进入到比较靠后的面试环节,你会接触到一些产品总监或联合创始人之类的面试官,所以说不准就能跟偶像打个照面。
另一些废话:
你是否真的想从事这个职业?
可能有无数理由促使你投递了这个职位,在此按下不表。但针对如今各大互联网招聘文案及媒体造势,还是要列一些实际数据给大家,因为当你读那些招聘文案时,你总会陷入如下一段错觉:
专业不限?
要求好像我都符合?
读起来好像他们非常希望我去拯救?
而事实是,根据我亲身经历的非官方数据来看,腾讯今年在成都地区产品类(不包括游戏策划)招了大约8个,而进入笔试的有577个;阿里产品经理(不包括运营)说是要全国招50个,但从实际来看,不算实习生的话远远到不了这个数字;百度今年招的多了一点,但官网上放出的指标各类(包括商业策略、多语言)加起来也就几十个;至于其他的,一位暑假在大众点评实习的朋友说留下来的没几个,网易官网的指标(不包括游戏)大概20个,美团想要招30个,新浪成都分部只招1个,欢聚时代(YY语音)计划30-40个……
所以,悲伤的结论是,大批大批的参与者都在这场应聘中做了分母,而且因为许多公司发Offer时间较晚,加上一二线的几家经常会同时间进行,最终导致了一些大牛占据了大部分的机会。
所以,在决定投身于此之前,希望自己问下自己,我是否足够渴望,以及我是否为此付出应有的努力?
正文:
既然看到了这里,不妨假设前面的问题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我们就看一下不同公司的应聘过程吧。再一次,这一切都是以我个人的经历为参考,无法代表整体,也无法预测下一次。
腾讯:
腾讯的简历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笔试通过率也较高。顺利的话后面有一次群面,三次单面。我个人加上实习生总共经历过三次腾讯的应聘,最好的一次跪在了最后一面。
BAT中腾讯是最看重产品的(马化腾先生本身就是名人堂级别的PM),从网上收集的结果及我个人相关的经历来看,腾讯在招产品的时候并没有对专业做太多偏好——有一定计算机背景的自然好,但也只是加分项。事实上,拿到腾讯产品offer的同学专业五花八门,从电影到经管,从自动化到计算机。
我个人参加过的三次腾讯应聘都是IEG事业群的招聘组,可以说是我面试的最自然最舒服的经历之一。可能是公司的气质所致,腾讯的产品专业面面试官都很和蔼,很少会像其他公司为你设定压力,也几乎不会否定你的一些观点(但是最后HR面例外)。我非常喜欢实习面试时的面试官,除了一般的关于互联网产品的认知外,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聊了喜欢看的书,摄影用的器材,做过的比较“疯狂”的事儿……结束前,我介绍了曾经自己做的调查,而他推荐了最近在看的书。
腾讯的所有环节中,最容易被淘汰的是靠人品的群面,因为参加人数太多,通常一组(10—12人)只会留下1、2个。两轮专业面试内容比较宽泛,更关注你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度;不仅要能指出现有一些产品的问题,还要能够提出修改方案;不仅要有想法,而且要有持续不断的想法。有一个问题我印象比较深,面试官忽然让我把自己所有的新产品的想法倾倒出来,不考虑现在是否可以实现,而在我说的过程中他自己点了根烟走到窗前边看风景边听。我觉得这冷不丁的问题很有意思,它能考察你平时究竟有多少想法,是否足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而这个过程是很难在一两天准备起来的。
腾讯的HR面经常会刷人,我和我的诸多小伙伴都曾跪在这个环节,有的技术大牛在这里跪过两次。但无论怎样,腾讯的几次面试过程加深了我对这个公司的好感,毕竟找工作一部分意义上是在找以后工作的伙伴,兴趣相投再好不过。
阿里巴巴
对于阿里巴巴产品经理的认识,最早来自于苏杰先生的那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其实回顾下阿里的整个发展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强在运营方面,后来对技术的重视以及高额的薪水使得其在技术领域也较为强大。但是,即便到今天,单纯从产品角度来看,阿里还是没有特别惊艳的作品。Fenng曾在微博上吐槽阿里的“来往”有17个产品经理,最终还是做成那样。
但无论怎样,阿里在招聘时还是非常认真的。阿里将产品经理与运营设为两个职位,而且在产品经理职位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希望应聘者有一定的技术背景。从后面在上海碰到的小伙伴情况来看,基本都是与信息技术有点关系的专业,硕士居多,也有比较出色的本科生。由于投递过多,所以笔试通知延迟了将近一个月,而且仅设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地点。就到场的情况来看,上海与杭州通过简历的也就40~50人,北京情况不知。
阿里的面试比较关注个人的做过的东西,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相关的,还有可能问到你这些年的代码量。朋友遇到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是情景假设类型的,倘若腾讯成功集合了其他的垂直电商,那么阿里该如何应对。
其实去阿里这一趟最大的收获来自于认识了一些朋友,大家互相交换信息,同时对一些话题进行探讨,这是件有意思的过程。
百度
百度是我校招开始的第一站,但是非常不顺利,笔试直接跪了。百度这次对霸面非常宽容,不过自己因为其他事情没赶得上。笔试的题目就两个主观分析题,时间一小时。我的一个朋友一路走到最后一面,但是跪了,我跟她简单聊过,所以在此引用一些。
照例有群面与单面,单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最后一面是总监电话面试。也可能是第一次电面,也可能是之前一切太顺利了,朋友在最后一面的表现没有说服面试官。后来她跟我说,仔细想了下,其实从第一个问题她就已经过于被动。其实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作为学软件的为什么想去做产品”。朋友在回忆的时候说,她太想证明自己的意愿了,以致于有些急躁,恨不得飞到对方面前把每问题答案一一列出来。
因为我个人对百度的产品准备的不足,而且很早就出局了,所以也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产品分了许多种类,对于小语种的同学可以去考虑多语言产品经理。
(其它几篇内容可查看本文集)
以下是个人的公共账号,欢迎关注
名称:42号产品经理
微信号:jesse42p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