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德云社热度持续走高,无论是观众、粉丝还是路人,都对其关注度极高,更有甚者,一些粉丝将其称为复兴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并大肆宣扬,让我仿佛有种德云社或者是郭德纲老师扛起了传统文化大旗、一己之力振兴传统文化的错觉。
现阶段的德云社,不论是演出售票秒空还是各类优质新生代相声演员的层出不穷,虽然是是非非众多,但是不妨碍德云社成为当前最热的传统艺术团体,并且在持续的高热度下,传统文化也流行起来,不少人也基于从众心理,开始体验这一古老而新颖的艺术。人们体验过后,还会对其进行宣传,表面上,传统文化得到了复兴,民族文化自信也得以培养,但是这种基于从众心理的文化自信,本质上却是梦幻泡影。
人总是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基于自己的从众和新鲜感去将这一新鲜事物推广开来,对于德云社亦是如此。在现代媒体和从众心理助力下,德云社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团体始终焕发着生机。仅从受众群体来看,德云社当前观众群体呈现出受众广、年轻化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接触这门古老的艺术,并且对其姊妹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而言,也同样如是。其实对于文化繁荣及树立新青年的文化自信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当下德云社的部分粉丝群体及路人,他们进入剧场,更多的是基于从众心理的,在这种心理下,那种漂浮在身体周围的文化自信在这群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有甚者,那种直接表现出来的,不但不是自信,更是一种盲目的自大!
我始终坚信一点,中华儿女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必须是盲目的,只有盲目的自信,才能在激烈的世界文化竞争中,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争得一席之地!但是现在这种从众心理下产生的文化自信,我却不敢苟同。不仅仅是德云社,现在在很多文化艺术领域,存在从众心理的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并且呈现出一种日益增长的态势,很多人喊着振兴文化瑰宝的口号进来,却干着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我尊重他们,但是更想痛斥他们!
在我看来,文化自信的形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你所认同后由内而外形成的一种自信,而不是那种写在脸上,什么东西最好这类,没作用且无意义。并且,从众心理形成的文化自信,当一种新事物出现后,他们同样会形成另一番现象。从众只是短暂的,正如佛家所说:如梦幻泡影。
写在最后:不知道为啥要写这个东西。突然想起来也就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