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规则
三年疫情后第一次参加线下家长会,老师强调,疫情让孩子在家上网课,学习的规则没有很好遵守,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有待加强。家长会结束前,老师的一句话给我启迪:对于教育,有原则地控制,是比无原则的放手,难得多的事情。
有原则的控制会让孩子知道边界,即使当时孩子不开心,那也不能因此破坏规则,尤其是到了四五年级的大孩子。
开完家长会和孩子玩争上游,看谁的牌出得最快,孩子虽然手中有炸弹,但误判我手中最后三带一的四张牌,炸弹在手里闷输了,孩子很不开心,想悔牌,我没有同意。我想让孩子知道需要遵守规矩,只是平和地对孩子说,今天就玩到这里吧。
孩子嘟嘟囔囔走开了,等了一会儿,他又自己回来了,说上局我输了,他希望继续玩其他的游戏。
平静地坚守,给孩子传递守规则的信号。
02 不同的路
上班地铁线路有两条选择,一条不用换乘,一部车到,但下来要走很长时间,一条需要换乘,但总体时间更短。
看不同时间段的选择,当早上赶时间的时候,乘换乘但更快的那条路,当晚上不着急的时候,选择那条不用换乘的线路。
我有两个启发:
a.地铁如此,人生亦然,有时麻烦点的路,需要换乘,但它到目的地的时间更短。有时看起来更轻松的路,不用换乘,但其实耗时更长。
b.看目的是什么,如果不以时间作为衡量标准,而以轻松作为衡量标准,那么时间更长的路是更好的选择。
03 孩子的脚
小宝的脚趾头被砸淤青,一周多都没有好,无法去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给准备一段视频,说思念黑巧,希望他早点回来。
大宝不愿去上课,说如果我的脚趾头也受伤了该多好?人为了让自己逃避,宁可受伤,为了让自己不去面对,宁可受苦。
小宝在家里和外公外婆玩得很开心,问他要不要去幼儿园,孩子说,绝对不要。自由比学习更有吸引力。
自由往往要付出代价,要自律。
我们是自己的作者。通过选择,行动以及不行动,我们对自己进行设计。我们不能逃避这种责任、这个自由,我们被诅咒享有自由。
04 孩子个体的差异
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孩子,大宝很佛系,小宝很要强,两个人差异很大,老师也提到大宝度自己要求不高,但乐呵呵的,很开朗。小宝爱学习,在外公外婆家做五十内的加减法,很自觉省心。外公外婆也说小宝特别乖,带着挺轻松的。
小宝4岁开始就一个人可以睡,大宝到了10岁,还要爸妈搂着睡。
以前我总是对大宝不满,这么大了,还不能独立睡,都这么大了,字还写得大小不均匀。
现在渐渐明白,这就是孩子的差异,不要怪自己不努力,小宝的乖和要强,和他的天性有关。大宝的佛系和依赖也和他的天性有关,只是有不同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