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收割麦子的季节。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正是收割麦子的季节,但无论多忙,母亲总会煮上一锅粽子。粽子有两种,一种是黄米,另一种是糯米,家人尤喜黄米,所以黄米粽子居多。我也是喜欢黄米粽子,特有的黄米香,像悠长的丝线,从童年一直穿到中年。

毕竟是农忙季节,端午节过得不是很隆重,一般就是煮上一锅粽子了事。记忆最多的,还是关于收割和打麦子的情景。

收麦子的季节,天气格外的热,就像一个在一个大大的火炉边,大人小孩都会带上斗笠,一把镰刀,或弯腰或蹲着,麦芒刺的胳膊生疼,会起很多的小疙瘩,热极的了人们会对着装水的瓶子咕嘟咕嘟喝个够,甩一把汗,继续挥镰割麦。小孩子早已热的没有了踪影,跑到附近的河里捉鱼去了。

趁着天晴,不管多热,都得赶紧把割好的麦子运到打麦场里,摊开,晾晒,再用连襟或石碾把麦子打出来,一遍又一遍,也不知走了多少圈拎了多少下,麦子,终于打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扬场了。这可是有技巧的,碰上有风的时候,会省力一些,如果没风,就需要很大的力气才会完成。
小孩子的任务就是撑麻袋,大人把整好的麦子一下一下装进袋子里,小孩子边撑边玩,一不小心也会没了踪影,大人也不怪,单手撑袋也习以为常了。

打麦场成了小孩子的天地,跑了跑去,用不疲惫,无顾大人的吆喝声。
天黑将下来,大人们把麦子拖回家,孩子们跟在后面,累坏了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家歇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