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张贤南与红楼梦的故事

张贤南与红楼梦的故事

作者: 故乡的河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5:08 被阅读0次

            一、《红楼梦》中的“宁国影子”

      已故的张贤南老先生,曾任宁国市政协主席,《红楼梦》文化与宁国旅游研究会会长。对《红楼梦》有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红楼梦》与宁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红楼梦》是围绕着金陵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展开的。第二回中交代了宁国府宅和荣国府宅的来历:“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 ”

          这里固然有作者借“邦宁国荣”之辞回避文字狱的寓意,但张老认为,这是作者向读者点明“宁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虚拟泛指。

          因为按照史例,凡帝王授以爵位或者土地,赐予封号者,多冠以郡邑之名。《红楼梦》里“宁国公”的“宁国”,不排除是指距金陵不远的宁国府(设于宣城)治下的宁国县。

      张贤南这样说当然不是无中生有,他可是有“证据”的。

      宁国境内有一座海拔125米的山叫葫芦山,别看这山不高,名气可不小,特别是山脚下有一座曾经香火很旺的寺庙,当地人都叫它“葫芦庙”。

          《红楼梦》中也有一处叫葫芦庙的,就在甄士隐家隔壁。贾雨村进京考官前曾寄居在此庙,后来庙内油炸供品,和尚不小心失火,把整个庙连同甄士隐家一道化为灰烬。庙中的小和尚八九年后还当上贾雨村官府的门子。

      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护身符。

          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宝玉起先并没有灵气,起不到护身作用,后由癞头和尚在手掌间抚摩了一阵才通了灵气的,所以称“通灵宝玉”。

          宁国北部有“通灵峰”,自唐朝开始,便是宁国的著名风景胜地。通灵峰上有一块巨石,正面看似金鸡独立,侧面看又如骏马腾空,所以称为“鸡冠石”,又称“石马”。山上有寺,号称“通灵寺”,始建于唐朝,寺中有井三眼,历代香火鼎盛。这“宝玉”与通灵峰的石头、通灵寺及和尚是何等相似。

      《红楼梦》还提到一个地方——水月庵,它位于宁荣二府不远处的铁槛寺附近,离城二十里,由于庵内馒头做得好,又称馒头庵。

          庵内师父与王熙凤等荣府女眷来往密切,庵内小尼姑智能还和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一见钟情。

          在宁国也有一处水月庵遗址。当地人说,这里曾经有一处一定规模的寺庵,名字就叫水月庵。遗址处还有两座古石拱桥,一直掩映在野草杂树丛中,旁边水沟里还可看到经过加工的青石板块,此庵遗址距宁国县城也约20里。

          宁国市区西北方还有座山曰嵩山尖,据清嘉庆府志记载:“嵩山在县西北七里,高二百丈,周围三十里,其峰笔立,近邑唯此山殊秀,旁有大黄山、小黄山”。这“大黄山”与《红楼梦》中的“大荒山”音韵极其相似。

      在《红楼梦》中,这种“宁国影子”还很多。

      《红楼梦》中可见大量村言俚语,这些村言俚语与宁国一带民间的语言风格如出一辙,如“母舅”、“作死”、“洑上水”、“胡羼”、“堂屋”等。

          《红楼梦》中对贾府人物主食的描写是以大米为主,面食只是少量的挂面和水饺作为点心,这种饮食习惯和宁国非常相似,而且,《红楼梦》中提到的几十种菜肴如“鸡髓笋”、“糟鹌鹑”、“灰条菜干子”等在宁国均能找到原材料。

          “宣石”是宁国古代出产的观赏石,为文人墨客所钟爱。《红楼梦》中提到的观赏石唯有宣石一种,出现在林黛玉闺阁里一盆水仙花的盆景中。

            二、曹雪芹是否来过宁国

      一个地方的地名、山名及生活习性等,与小说中内容有相同之处,可能会是偶然的。但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而且集中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就不能不使人想到这种“偶然”会是一种自然了。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何会以宁国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来创作小说呢?

          张老认为,很大可能是曹雪芹曾来过宁国,对宁国有种特殊感情。

      曹雪芹与宁国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的金陵家世。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于康熙二年(1663)出任江宁织造,直至雍正五年(1727),曹氏四代人“世袭”江宁织造达60多年。

          江宁织造署主管丝织品的生产,供宫中使用,并负有向皇帝密报江南官吏和民间动向的特殊使命。

          养蚕是宁国的传统产业,宁国也盛产粮、油、棉、竹等,自是江宁织造府采购物资的重要区域。

      曹雪芹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尚风雅,交文友,酷爱名山大川。

          当时的宁国离南京才200公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据张老先生考证,曹雪芹极有可能到过宁国,游览过山门洞、葫芦山、通灵峰、水月庵等名胜景观,并对宁国的秀美山川留下了深刻印象。

      雍正六年(1728),曹頫因经济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举家被遣回北京。那一年,曹雪芹14岁。

          而立之年的曹雪芹,生活穷困潦倒。此时进行文学创作,更容易情不自禁地回顾往事,回顾少年时代的贵族生活,回顾少年时游历宁国府的情形。

          曹雪芹把这种内心时常涌动的江南情思、把根植于少年时代的宁国情结,以“甄士隐”的写作手法,以“宁国府”为载体,渗透在《红楼梦》之中。

          曹雪芹所处的年代,正是江南,包括宁国一带,继宋明之后直至清代中期,经济文化一直处在上升的时期。

          曹雪芹将宁国的风土人情纳入《红楼梦》的艺术创作领域,并且在开篇特意援引“宁国府”之名,运用“宁国公”这个典故是大有深意的。

            三、“宁国公主”的故事孕育了《红楼梦》

          宁国公主何许人也?乃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女。因她出生在朱元璋攻取金陵(南京)后大战宁国期间,所以后来被封为“宁国公主”。

          就是这位宁国公主,触发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灵感。

          宁国公主的身世颇富传奇色彩。

          明洪武十一年(1378)下嫁梅殷。梅殷文武全才,是最受朱元璋赏识而特别倚重的一位大将。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视梅殷为心腹大患,设计谋杀了梅殷。为掩世人耳目,朱棣还为梅殷隆重治丧,谥梅殷为荣国公,又进封宁国公主为宁国长公主。

          亲历家道衰落的曹雪芹,从与自家地位相称、命运相似的前朝宁国公主的故事中获得了写作灵感,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不可能在当朝说自己家族的故事,于是构建了荣、宁二府皇亲贵族写作题材。

          《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荣国府与明代的宁国公主、荣国府(梅驸马府)在名称上的雷同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借名和原型的渊源关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学界有人认为,《石头记》有可能就是梅殷与宁国公主的后人所作,曹雪芹只是对已在民间流传的《石头记》进行了改写。”

          可以说,如果没有宁国公主,或许就不会产生《红楼梦》,又或许《红楼梦》的题材不是现在的模样。

          注:史料主要来自张贤南老先生所著《宁国古诗文品读》、《往事越千年》、《红楼梦故事集》等书籍和录音材料。

    附:张贤南咏宁国新十景(七绝十首)

          宁国诗词学会供稿

    丹凤朝阳

    朝阳丹凤映云霞,东向征程凝物华。

    滋润甘霖心里淌,欢声笑语万千家。

    滨河玉带

    前传音韵六声廊,后见功勋事迹扬。

    津水向东流万载,古今英辈看宁阳。

    津河漂流(新韵)

    两岸竹林夹水流,数只筏艇翠中游。

    人间少有神仙境,疑在银河荡小舟。

    恩龙雪霁(新韵)

    宁国绝景数恩龙,隐翳木屋树障中。

    天降鹅毛成瑞玉,日出一抹万山红。

    凤凰大桥(新韵)

    天上彩虹落世间,东西坦荡一桥牵。

    翠竹倒映流连里,白鹭凝眉碧水天。

    惠灵夕照(新韵)

    三津桥首水轻隈,宝塔九级矗翠薇。

    不问夕阳何所爱,落山节季有余辉。

    青龙湖光

    一水遥从天上来,青龙腾跃万山开。

    粼粼波浪窅然去,苍郁峰峦是碧台。

    落花浮荡(新韵)

    日沫清清灵气现,仿佛步入大观园。

    倒垂萝薜青蓬柳,夜绕莹莹宝玉盘。

    惠云晓钟

    殿台髙阁岚云里,山色湖光尽眼低。

    寂寂群林青远尽,梵音渺渺尽招提。

    宁阳秋月(新韵)

    来仪有凤映高岗,桥上九曲汇众芳。

    明月一轮才放走,园灯已射入寒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贤南与红楼梦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yq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