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二,我没去妈妈家因为老公的两个姐姐都回来了。不得不说今天是真冷啊,零下35度。早晨老公的车在外面就没打着火,找的电瓶连车。老公的姐姐们是上午10点多回来的,中午12点多开始吃的饭,吃到了下午4点多。不得不说,老公的两个姐夫和外甥是真能喝酒啊,白酒四个人喝了两斤多,啤酒就没数了,反正是四箱的原汁麦到最后也没剩下多少。
我是不喜欢喝酒的,主要是我觉得它的味道太难喝了,特别是刚入嘴的感觉特别苦,所以我不太喜欢喝酒。但是这么多年要是一点酒也不喝是不可能的。高中的时候还好些,上大学的时候酒就已经是饭桌上的必备了。但我真的是太不喜欢喝酒了,所以每次的饭局我都会带着几瓶绿茶(因为绿茶的颜色和啤酒的颜色非常相象)或格瓦斯(格瓦斯的味道可以冒充啤酒)。当然,开始的时候不能把它们拿出来,不过这时候可以用茶水代替一下,毕竟桌子上没有其他的瓶瓶罐罐的,谁也不会想到有人会明目张胆的用茶水代酒。所以这个方法我从上大学开始用,一直未被识破过,到是绿茶代酒被拆穿过几次。
中国人好酒,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哪里人招待客人时都用酒。只不过,不同的地方所喝的酒不同而已。比如说东北吧,冬天比较冷所以东北人能喝烈酒(即高度数的白酒)。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着迷中国的酒文化,仔细研究才发现其实我们都不懂酒、不会喝酒,对于酒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我对酒文化特别痴迷的时候我还记过好多笔记呢。比如说记录过酒的起源、酒的传说、酒的发展历史、酒的分类、酒的不同的酿造方法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酒也是伴随着历史走到今天的。所以历史上的大事件里也少不了酒的身影。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酒局,无论哪一个单拿出来我们都不得不感叹酒在其中确实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还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有很多与酒是分不开的,诸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其他六贤也都是好酒的)、有着谪仙人之称的诗仙李白等等。再比如一些文学作品中,酒更是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比如武松打虎,没有那十八碗酒,可能就没有武松后来的故事的了。试想想如果没有酒中国的历史是不是也要逊色几分呢?
近几年来,洋酒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餐桌上。特别是有着小资情调的年轻人们,相对于父辈们他们更钟情于洋酒。对于洋酒我知道的不多、研究得也不多。我只知道葡萄酒和红酒,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去年春节前夕我收到了朋友邮寄来的黄酒。本来以为它也是洋酒呢,却发现它也是中国的酒。不过不管是不是洋酒我都没喝它,过年的时候我把它送给财神爷喝了。朋友听说后直呼可惜他的酒了!不过我告诉物有所值,我喝的效果不如财神爷喝的效果好,朋友才算是没说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喝不了酒了。主要是我觉得喝完酒后我的心跳会加速,所以为了生命的安全起见,我决定还是少喝酒为好,而且我也特别不赞成劝酒。首先我是觉得喝酒多少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的,比如有些人血压高,那么本身就适合喝酒的,还有一些人心脏不好,更是不能喝酒。所以我觉得各位喝酒人绝不能在酒桌上逞强,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如果身体原因也可以不喝。那么可以以茶代酒或以水代酒。可是,现在的喝酒人往往是茆着劲的喝!特别是啤酒,简直是当水喝来着。虽然我比较能喝水,但真心是做不到把酒当水喝啊。我对酒的印象一直都觉得它难喝。即使是我知道了它承载了历史、推进了故事,依旧没有改变我对它的评价——难喝、苦涩的味道。
这几年的口罩事件让很多人都好几年没有聚会了,所以放开后的大伙只要是能抽得出时间就一定要聚一聚。特别是放开后的这一个月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阳了,而有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所以,还在的这些人们格外的珍视难得的相聚、难得的聚会。三年不见了,再次相见大家格外的开心,所以酒又出来发挥作用了。不管是能喝的不能喝的,必须喝点意思意思。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酒逢知已千杯少,所以越是高兴的场合、越是聚会的场合,越是能喝酒,放开了量的喝、无所顾忌的喝。亲朋之间,你敬我、我敬他、他敬我......一圈下来几瓶酒就喝下去了。
聚会年年都有,但不希望每一年都由酒来担当主角,特别是人到了中年、过了中年之后,对于酒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