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干货》谈写作随笔散文
如何通过记录生活来写作?

如何通过记录生活来写作?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21-04-12 12:07 被阅读0次

    可能不是每天从事写作的人会认为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从哪里写起?为什么别人就有那么多写不完的东西?我为什么就写不出来?......他们在写作上有很多片面的认识。阻碍我们在写作上有所提升,不是因为我们能力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片面认识。

    在我的写作课里,最首要的就是引导学员正确地面对写作这件事。写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形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当我们尚未形成这种意识,我们便辨认不出那些我们可以随手可得的,源源不断的素材。说到底,这些素材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有生活,就有东西可写。

    就拿写小说来说,大家可能以为那都是作家们想象力丰富而得来的素材,其实那些都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引爆点,当这个引爆点开始爆破,才有了想象。想象的前提是在我们记忆、意识深处早已有了印迹,经过特殊的、微妙的因缘际会,那些印迹得以膨胀、发酵、延伸,最终有了一个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的新的故事。所以,一切都来源于生活。没有创作能离得开生活。开始记录生活,也就是开始写作了。

    然而,写作也需要系统的、一定时间长度的学习才能找到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课程设置是21天的缘故。没有一定的时间量,“感觉”这种东西无法形成。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掌握了“感觉”也就代表着进入了一个门,剩下的就靠平时的练习了。因此,写作仅靠一篇文章也是无法说得透彻,我今天要分享的也只是沧海中的一粟罢了。

    如果你是一位对写作怀有喜爱,又不像写作工作者那样可以每天都写,但你又想时不时记录一下生活,以此来维护或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甚至想获得更多的链接,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我来分享我是怎么做的。

    1. 每时每刻都需要有“写”的意识

    意识很重要。如果你不告诉自己要写作,你可能会忽略掉很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就是那些引发爆破和发酵的导火索。

    葆有“写”的意识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就是把“写”当做是和生命密不可分的东西,只要有呼吸,就有记录能力;只要有呼吸,就有记录的价值。当我们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会带着觉知来生活。所有发生的事情,哪怕洗个马桶,都可以写出一篇美丽的文章。(我确实经常在洗马桶时有很多的素材涌现)

    所以,想要写作,首先需要给自己注入“我要写”的意识。告诉自己:

    我每时每刻都是一个记录者。

    2. 留意细节,顺藤摸瓜,超越表面

    当我们有了意识,我们就会多一个心眼儿。也就是说,我们看东西会更加具体、深入,也可以说,你变得戏多了。

    这多出来的“戏”,就是可以组成一篇文章的内容。比如,洗马桶就是洗马桶呗,可有人就是戏多,就是会想到很多,于是就写出一篇文章来了。

    这个“戏多”的表象也可以说成是“发散性思维”,即从很表面的东西可以延伸到很深入的东西,甚至牵扯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事物上,小说也就是这么来的。那我们很多人不需要写小说,牵扯出来的未必需要那么的天马行空,但它最重要的一点的是:让我们有话想说。这才是关键。很多人感觉没东西可写,就是因为所见的、所感的只是一个点,马桶就是马桶,有什么好写的?“有话想说”就是我们看马桶已经不再是马桶了。它已经把我们牵引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什么才算是细节呢?

    引用村上春树的话说,就是那些让人“咦”地生出兴趣的事情。

    留意细节能够帮助我们聚焦、安静下来,它是点燃我们想说话的导火索,顺藤摸瓜,我们就摸出了一篇文章。

    3. 现时写,不要等

    当我们有了前面两步,发酵得很厉害,有很多话想说,那么我们要马上把这些记录下来。可是,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可以当场就写,那又怎么办呢?

    脑海里成文。

    也就是说,不需要电脑、不需要纸笔,在脑海里写。当场的你也许还在做着其他的事,比如煮饭、奶孩子、上班、挤公车、坐地铁......这些时候都可以在脑海中成文。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个不可撼动的、无比平静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你在那个空间里慢条斯理地讲述着你要讲述的事情。

    脑海成文的时候可以模拟自己在一大群人面前做演讲,给他们讲故事。当你讲完,一篇文章也就写完了。当你有空的时候,及时把它变成文字,一篇实际的文章也就形成了。

    很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管理时间的,几乎每天都可以写。其实我很多时候都不能一有灵感马上就可以输出,那时候我就会在脑海中行文,等我有空了只是做一个打字员就行了,因为我在虚拟演讲的时候我已经写过文章了,剩下的就只是打字罢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强烈的诉说冲动,以及诉说之后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驱使你越来越有话想说,越写越想写。

    对于时间的安排,必须是要把这件事放在首位,其他的事情靠边站。我理解不是从事写作的人未必能做到这样,这就关于写作这件事是不是真爱的问题了。如果当天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忙,我又要把脑海中的文字形成实际的文章,那我会凌晨天不亮起床,为了能够把它形成文字,我宁愿少睡几个小时。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关于这件事和那件事之间,你必须做出取舍。没有什么成果会无缘无故地呈现出来,时间、精力、热爱,都是缺一不可的。

    4. 做个“偷窥者”

    “偷窥”感觉鬼鬼祟祟的,一点都不光明正大啊,其实我想说的是,做一个认真的、客观的观察者。之所以要用“偷窥者”来形容,是因为这样的观察需要做到不动声色,其实和前面说的“心眼多”是一个道理。之所以要不动声色是因为我们除了是一个记录者、诉说者之外,我们还是一个场合、事件里的参与者。我们不可能在很多场合里做得很明显地、直愣愣地看着某个人,更不能说,诶,我想要写东西,我在找灵感,我要观察你。这样会把你周围的人吓坏,他们可能下次就不敢再在你面前诚实、自如地表达自己了。这种观察是需要隐藏起来的,同时也需要做到客观,不能带着自己的情绪、局限来观察,只是去看见事件发生的本身,然后再进行思考——这个人、这件事,我有话想说呢,然后就有东西可写了。

    触发我们进行思考的人和事,我们写的时候未必就直白地写那个人、那件事,这还是要回到第2点,超越表面。

    5. 学会提炼,拒绝“流水账”

    我想,“流水账”三个字是阻碍很多人提笔的一个大敌。记录生活也往往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刚来学习写作的很多朋友都害怕自己写成流水账。其实写成流水账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只要我们开始记录,不管写成何种形式,那都是我们的文字,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一切自己所呈现的,然后再去学习方法,如何让流水账变成精品。

    所谓流水账,就是平平淡淡,内容繁多,让人抓不住闪光点。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闪光点,那它便激不起读者的兴趣,或者读完了什么也没留下来。这种情况就要学会删减,当我们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之后,要无畏一些,超脱一些,把每一段都当成是要被删除的对象,然后问自己:

    这一段有没有用?它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删除了其中一些,再来看看上下文是否衔接得当,如果不得当,需要再润滑一下衔接。这样内容就会聚焦,你也越来越清晰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一个什么观点,又会更清晰需要添加哪些内容来服务这个主题。避免流水账的过程也是让自己越来越清晰的过程,不仅是书面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6. 拟题目是个隐形的审查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习惯。有些人是因为飘过来一句话就顺藤摸瓜,摸出一篇文章来;有些人一提笔就开始写写写,写完了再拟题目。两种方式都可取,看我们个人习惯于哪一种。

    我比较习惯于第一种。第一种写完之后不代表还沿用开始的那个题目,很多时候经由一句话而引发出来的一篇文章,写完之后题目是要做调整的。

    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在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可以耕耘自己一席写作之地的时代,我们早已摒弃了“命题作文”,题目什么时候拟都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题目也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说它是个审查者是因为在拟题目的时候再次让我们聚焦在主题上,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内容是否聚焦,是否写得太散了。

    7. 脑海成文之后,提笔时又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即使是脑海成文,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减退,这就是前面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时成文的原因。万一我们在成文的时候真的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闭上眼睛,重返当初的那个场景。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切就会在我们脑海中再次重现,而且更加有“摄影机”的镜头感,你可以站在第三角度来更好地感觉当时的那个情景,很多的拓展、深入往往在这个环节产生。很多学员跟我诉苦,如果没有及时写,那股感觉就没有了。那时因为我们的心“急”了,总想着能一下子就写好一篇文章。写文章是急不得的,一急我们的文字也会呈现出这种急,很多的细节、发酵的东西没时间呈现出来,它会比较粗糙。

    闭上眼睛,关闭我们的视力,我们的内在会变得更明朗。写作是关于内在的事情,闭上眼睛就是一个很好的,让我们回到内在的方式。

    8. 像一首曲子一样开头,保持缓慢的节奏

    万事开头难,提笔写一篇文章,开篇的那句话也一样很难。我是如何做的呢?

    我把一篇文章想象成一首曲子,开头便是曲子的引子。引子一般都是缓慢的,所以我们诉说的方式需要缓慢,形成一种沉稳的节奏,这样我们才能有定力沉静一段时间,至少写一篇文章的时间。

    当我们找到这种节奏,自然出来的语气也是沉稳的,散发出来的文风也是沉稳的。我们读一些作家的文章,总会感觉有种娓娓道来,不强烈,却又有被打动的力量,还让人感到亲切。这就是作者有一个沉稳的、不激昂的、不激动的节奏,这种文章往往是最耐看的。

    找到了节奏,也就找到了牵引读者心弦的法宝。

    9. 不可能不考虑读者

    除非我们是写日记,如果我们要耕耘一个公众号,自己的自媒体,我们不可能不考虑读者。考虑读者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文章,最起码的,文章是否在词义上做到表达清晰,是否存在歧义,是否上下文不连贯,等等的这些都要考虑。其次就是如何变换词语来进行更准确、更有个人特色的叙述。这些就是比较高级的内容了,没有系统的学习无法一言半语能够说得清楚。有些同学问,老师,我发到公众号的文章都没什么人看,为什么呢?

    一方面的原因是“超越表面”这一点还没能够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是“读者”这一元素未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这些我也未必每次都能做得很好,但是我知道方向是得这么走,虽然每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享受这个过程。当你写得“享受”,很多东西也就通了。

    10. 写作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敬畏生命

    写作可能会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金钱、名誉、粉丝,但是写作的本质意义不是为了这些。写作是让我们和自己对话,输出内心的声音,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渴望,那会是一种捆绑,我们又会陷入另一种僵局。我们对写作抱着什么样的初衷,我们就会到达什么样的境界。

    以上十点也仅仅是这个当下跑进我思绪里,被我捕捉到的片面之词。总之,生活面前人人平等,写作面前也人人平等,它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提取,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谜团,一般的原始,所谓小说家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原始的人,而且还有一件妙不可言的是,这些原始基本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挖掘这些宝贵的原始,如此美妙的职业,您不觉得没有第二了吗?

    嗯,写小说如此,其他任何形式的写作也如此。与您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通过记录生活来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zt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