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新媒体文章,营销大号,以偏概全,挑逗公众情绪。
一
普通大众,尤其是被人怼了以后,暗搓搓地反思为啥当时没有这样怼回去的人,并且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且不犀利的人来说,有两种文章他hin想转发:
1.文章替他高雅的骂人,而且是站在道德/品质的角度,骂想骂的人,自我意淫。文章格局要高,论点要无法反驳,文风要刺激。
2.文章替他低调的自我表扬,比如“一个高贵/成功的人必须有以下品质”、“一个拥有良好教养/情商会有的行为”,借他人之口表扬自己,多么高级的操作,但久了,大家更喜欢张雨绮式的耿直,哈哈哈
二
最怕就是没有理解文章逻辑,标签化的吸收观点,比如文章中的观点“看谁都是傻逼,批判别人的时间远比批判自己的多”,有人就会断章取义的使用,把批判的人都当喷子。
事实上,要怎么区分喷子,是有方法论的,不仅仅只是看表象。区分喷子和有价值的反对声音,可以有这些方式:
1)看他大部分时间和行为,是不是在喷,回看他所有动态,如果跟别人内容的互动,都是喷为主,那么看第二条。
2)喷的是人身攻击,还是事情批判,如果是人身攻击,看第三条。
3)喷的内容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点出的合理,如果回答都是no,看第四条。
4)喷完了以后,是否有解决方案,好的评论家会指出问题,或许会指出更好的方向,同理,回答都是no,遇到了一个到处喷shi的喷子,拉黑并忽视即可。
对于,愿意认真看你内容并给出专业指导建议/解决方案/提供新观点的贵人,要感谢和感恩。
三
还有,税收改革被某些营销号解读成为“单身税来了,逼女生结婚”,选用的条款竟然是「教育支出可以免税」,是不是以偏概全、解读过度了呢?
实际上对自我投资的再教育也算教育啊,为什么就直接脑补成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呢?不好好学习成长,智商税是交不完的,被功利大号影响的群体,无非是被收割的流量。
本文参加简书点名吐槽大会,我郑重宣示我是认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