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修身之道的现代意义

《大学》修身之道的现代意义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24-03-02 16:42 被阅读0次

本文来源:讲师班一期《大学》课程考核

试论治国修身的本末终始,轻重厚薄之道

作者 / 李睿凝

编辑 / 泽溪

自古以来,《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一直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实用的智慧指导着人们的修行与生活。

其中,“修身为本”的理念更是被历代帝王和学者所推崇。

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从这部古老的经典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呢?

本文将从《大学》的修身理念出发,探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本心,实现自我提升,进而影响到家庭、国家乃至天下。

《大学》文本在经一章中提及: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即是修身,末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厚的也是身,薄的也是国家天下。

儒家的价值理念都是要求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好自己就要做到修身,如何修身,首先要诚意正心。

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看到美好的东西不会觉得它是丑陋的,看到别人比我能力强比我优秀,不是下定决心要向对方学习反而心生嫉妒,自欺欺人地说反话。

小人闲居,好行小惠,言不及意。

因为说的做的和内心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不得不去表演,不得不去虚伪,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的认同自己,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因此,修身要诚恳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好的地方不夸耀,不足的地方不自卑,不断努力成长更好的自我,修养身心,让自在内心得到圆满。

心一旦正,方向就不会大偏大离。

心平何劳持戒,没有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整天担忧恐惧还未发生的事,便做不到心安理得,心不安又怎能修身?

因为心正,所以不会巧言令色与他人交往。

明明他就是做错了事情,不会因为他是我尊敬的长辈,慈爱的子女偏袒包庇他们,对的就是对的,不对就是不对,错了就纠正。

标准都是一样的,我的心没有因此有所偏颇。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做好我自己,修养好自身,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慈爱子孙。

把小家照顾管理好,让我们自己成为典范,让国人也都效法我们的前提正是因为我们做到了修身。

对待民众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慈爱,只要我们诚意正心,即使还不能达到那个完美的状态,但方向是对的所以总会达到的。

自我约束好了,逐渐形成典范,别人自然就会来效仿,从而也就达到治理大家的目的。

治国的原则就来自于家庭生活。

如果以为国君自己家风都不纯正,民众怎么会信服呢?他又怎能使民呢?

所以《大学》中提到不可以本末倒置,“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治理好国家才能平定天下,“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钱财不重要吗?当然也重要,不然就无法为国家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但为了增加国家财政而不管不顾百姓,苛捐杂税,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便是失了德,本末倒置了。

又好比贤人不用,不是因为人才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在位者自身的修养不够,还有更多的欲望和念头需要小人帮他去实现完成。

所以最根本的仍然是君子修养自身,拥有良好的德性,行仁政爱百姓。

不会因为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对别人不好,更不会因为我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就苛待他人。

我只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有更高地期许,不断地修养自身,自我要求,自我成长。

过对《大学》中修身理念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修身都是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起点。

只有真诚地面对自己,不断地修养身心,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进而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家庭到国家,再到天下,每一步的跨越都离不开个人的修身与成长。

因此,让我们以《大学》为镜,照见自己的不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家庭、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修身之道的现代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bh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