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论语大家从小便背,上学期间也是学习不少,也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对古代的二个半圣人中,只对王阳明了解相对多点,也曾经有过想开悟,当圣人的念头,但也都付诸谈笑中罢了。
对于孔老夫子这位头号圣人,只是朦胧地感觉很牛,其思想和文章了解的很有限,在刷抖音时看到的这个痞解论语,倒是解了很多原来年少时的迷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今天看论语的: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如果简单的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那就是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但如果这么来解释的话,基本上和没解释也没什么区别了。也没有把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给解读出来。
这句话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是一点都不简单。属于标准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主要字解释
“弘”:弘扬光大。
“道”:论语里就是指的圣人之道,也就是以天下大同、人不愠为已任。和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有相似和交汇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其实孔子的儒家里的道已经对最原始的道,做了一个入世化的处理。孔子在他闻见行圣人之道的一生之中,他做了一件无比伟大的事,就是撕开了道的虚无缥缈的远在天边的神秘面纱,让道变得不于神秘和虚幻。孔子是明白道可道 、非常道的真相,但他还是迎难而上,致力于把道 解码成属于人间的语言。 先把无为法剥离开,从有为法当是提炼出可以所引人类前进的,也就是所谓的入世之道。然后再为人们所用,为社会发展所用。 而不是去宣传绝对意义上的所谓真相,因为孔子觉得这个所谓的绝对真相对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有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才能创造出来的科学辩证,非常积极入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学说。也就是儒家之道。
在这句话里,孔子坚定的表达了儒家里的一人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 只有理解了这点,才算上真正理解儒家。否则钻研再深,也只能是门外汉。真正的儒家思想是主张在现实中的当下,我们要勇敢的承担作为一个的责任和使命。天地也好,道也罢,都只能紧人在现实和当下的承担,作为大前提的,脱离了人这个主体它们就没有了意义。就变成了虚无,在儒家思想的核心框架下,天地人当中,人才是真正的核心,天和地只是给人提供施展的舞台而已。因此孔子经常说,君子们是乘着天地之正气去弘扬圣人之道,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注意这里的主角是人,而不是天地更不是道。到最后只能是君子也就是人去行圣人之道 ,去让天地也就是这个舞台变得更加绚烂更加美好。
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人的承担和作为,让圣人之道本身得以不断的弘扬和光大。这就是所谓的人能弘道。儒家思想就是建立在一切都必须以人为绝对的核心。一切事物存在的意义,都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意义。否则它就是没有意义的。孔子是坚守的把人摆在了道之上,而不是让道凌驾于人之上。自古只见过人骑马,从来没有马骑人的道理。
完整解释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说是人承担了以圣人之道去改造这个世界的使命,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人不断的把圣人之道发扬光大,绝对不能是圣人之道反过来驱使和控制着人,因为道本身是没有意识的,如果离开了我们人在当下的承担,那么任何的道都是虚无的,都是没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