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三、美的挽歌
作者笔下的美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主人公是美的。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评选,没有后台,没有资本,全凭个人的外貌和服装取胜,她本身代表着美。
她先是在电影导演的摄影机下试镜,导演发现她的美不是电影镜头下的美,转而将她推荐给了摄影爱好者程先生。程先生将她的照片推荐给杂志,她成了杂志封二人物。她参选上海小姐,位列第三,被称为三小姐。当她的女儿薇薇正青春时,她和女儿走在街上,人们会认为她们是姐妹,足见王𤦺瑶的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出现公共舞会和家庭舞会,已年过半百的王琦瑶,以曾经的“上海小姐”的身份为各种舞会增添色彩,足见她的美的持久。
这样一个美了一生的女人,却因为一匣为数不多的金条,被一双手扼住脖子,失去了生命,不正是作者为美写的一曲挽歌吗?
其次,作者笔下城市的美
外滩,黄浦江水,欧式风格的建筑,小小的里弄,西餐厅,淮海路……作者通过王琦瑶的眼睛,展示着上海的美。无论是夕阳西下,还是华灯初上,用作者的话说:那美是在芯子里的。面对老去的建筑,她无限感慨;面对新建的高楼,她并无喜悦。她怀念旧上海叮当而过的电车,正如她怀念自己的青春。
第三,旧人优雅的美
二十三万字的长篇小说,写旧时代的笔墨不多,但那个时代留下的优雅,体现在女人的服装上,女人的淡妆里,体现在人物的吃和吃相上;体现在说话的艺术上;体现人们对于自己伤痛的隐忍;体现在绝望而不绝情的涵养里。
同为旧时代的过来人,王琦瑶和颜师母在穿着上妆容里明争暗斗;八十年代初期,王琦瑶教女儿的同学如何在服装上引领潮流。
王𤦺瑶眼里的八十年代的年轻人语言粗鲁,吃相难看,吃食不讲究。王琦瑶喜欢吃,也会吃。她不仅自己会做点心、汤锅、待客的菜肴,还能娓娓道来各种菜品需要的食材;她讨厌现在的厨师靠味精给菜品提鲜,用猪油给菜品增味。正是因为吃过上好食材做出的菜品,才能有如此的见解。
程先生也是旧时代的过来人。程先生苦恋王琦瑶十几年,无论是王琦瑶参选上海小姐春风得意之时,还是怀孕去典当行卖旧衣服的落魄之际,程先生一直站在她的身后,做为她坚强的后盾。程先生对王琦瑶爱而不得,伤心伤痛之极,却从未说过一句伤害王琦瑶的话。为了逃避痛楚,他选择优雅地转身离去,但不是绝情地甩手了之,而是将王琦瑶托付给了她的同学蒋丽莉,独自守着那份不可及的恋情,走到生命的尽头。
美,是这部小说流动的旋律。大到上海选美服装潮流,小到一餐一饭婚服头发。人们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也是一修行,一份修养,美源于内在,终于外现。
小说里的另一个人物老克腊,二十六七岁的年龄,看似不为流行潮流所动,听爵士乐,满心怀旧复古,但是,他对美的追求只停留在表面,因缺少内涵,终于归于俗套。我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正是和程先生的真优雅形成鲜明对比,因而为优雅写了一曲挽歌。美,终结在“时尚”的浪潮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