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谭松韵圈粉了,觉得这个女孩笑起来真好看,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突发奇想,写写从古至今的人们是怎么看待美女的。
古代,我能想到最早的的就是诗经里面的那些描述,再加之本身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拿这几句讲,劳动人民天天在地里干活,忽然有一天,谁家的女子打那一站。男性通常对漂亮的异性有好感(这是基因决定的,跟人品没关系),地里干活的人看到漂亮的人儿,心里怎么想呢,没有照相机,怎么能记住这美丽的容颜呢。然后,就有了这样一段描述,虽然不清楚早些年间的时尚,但大家约定好了,好看的人,多半离不开这几样:首先得白吧,手,肌肤,怎样的白呢,像柔荑,像蝤蛴,反正是以前的日常生活中见得着的事物。和今天所说的一白遮百丑有共通之处。其次是五官,牙齿整齐洁白,眉毛弯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笑,一个眼神,能把你迷死那种。
这下就大概明白了古代人对美女外形的审美,那按理来说,古代美女应该很多吧。你想啊,古代没这么多污染,没这么多垃圾食品,作息规律,再加之江南养人的气候,应该盛产美女吧,但实际上有记载的并不多。以前女性的地位确实不高,不被史书记载也确是一大原因。但实际上,在古代,也不是单靠颜值就能吃饭的,也得有点真本事。古代本就轻物质重精神,美女要想进阶成女神,光靠颜值是肯定不行了。随便说几位,王昭君(昭君出塞肯定都知道),西施(没有西施,卧薪尝胆也白费),上官婉儿(堪称女官典范),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几位都基本干了些大好事或大坏事而得以留名千古。这些人不就是那些年头的女明星吗,大家虽然都不一定亲眼见过(就像现在喜欢一个明星,或许你还没亲眼见过他呢),但大家打心底里觉得这个人肯定很美。
那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呢,看到美女多的时候,还是在青楼。青楼女子要卖艺,得梳妆打扮吧,说到这一点,跟现代还真没什么两样,亚洲人的五官皮肤自古以来就那样,得靠化妆来突出。而且关于青楼这个事吧,还牵扯到官府,组成元素还比较复杂,这里按下不表。文人墨客就比较有意思了,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在邂逅,萍水相逢。比较有名的就是崔护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清明踏青的时候,邂逅一位面若桃花的姑娘,那时候比较含蓄,(现代人就直接去要微信了),所以后来就只有桃花依旧笑春风了。总的来说,虽然大家骨子里面都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但是古代条件差,能得见几次仙女真容,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说了那么多古代,还是回到现代吧,毕竟对古代咱也只能靠瞎猜。现代美女可就多了,但要分人造的和天生的。对整容其实并不反感,韩国女明星多数整容脸,那人家就业压力大没办法。主要是现在大家的审美提高了,要成为一个现代美女也挺不容易,化妆品,漂亮衣服,举止优雅,而且渐渐地美都不作为个人追求,而作为社会基本要求了。作为一个女性,你不把自己收拾一下出门,可能快递小哥都不爱搭理你。而且发现好多老祖宗发明出来的词,放在现代人身上不合适了。环肥燕瘦,就是要各有各的美,现在都追求瘦,A4腰,马甲线,性感。秀外慧中,都去秀外了,全不顾慧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试问现在有几个人配得上这个词。还有几个词甚至都被用坏了,但说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现在多是用于美丽的女性,写文章时用此词居然显得有些轻薄。还有胴体,简直是继金庸之后就偏离了原意。
说完这些,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是感觉很幸福的。经常能够看见美女还是感觉赏心悦目的,或者说,人类的好奇心总是驱使他们去寻找发现和领略美的事物。窃以为,心灵美相对来说还是更重要,今天人们喜欢瓜子脸,明天兴许就喜欢鹅蛋脸了,时尚总是在变化。但从古至今,大家始终都还是喜欢那些心灵美丽的人儿,俗话说得好,时光是把杀猪刀,有的人老了,人老珠黄,有的人老了,越发有气质。想起前些日子在网上听了一节叶嘉莹老先生的课,真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度。
也许每个人心中的定义都不一样,但美女不应当变得肤浅,应当有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2020年4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