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某个城中村,拆迁区,汇集着天南地北形形色色的人。这里有一所小学,不大,寄托着这些人对于孩子的全部希望。
边缘化,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一个形容这些学生以及家长的词。
依旧是孩子的童真面庞,但恍惚之间,总觉得会从他们脸上看到一股不可一世的横劲。他们会说各种各样的脏话,二年级的小男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听错了。毕竟这不是他们这个年龄该说的话。然后他们依然天真成长,说着不能理解的粗言粗语,做着你永远也理解不了的事情。
我经常在想,关于这一切,我能做什么?
体制是一个鸿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校老师,所以很多事情我是做不了的。比如说,我想给他们创造多一点的机会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但是我做不了。
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比起大多数农村,他们好很多,但是比起大多数小城镇,他们又差很多。或许正是这种夹缝中的状态,才让他们的现状如此。
有一名学生,第一次看到他,被震惊到,也被恶心到。四年级,男生,两串鼻涕,绿色的。第一次看到他是这样的,每次看到他都是这样的。他从来不写作业,上课也不听讲,老师用尽所有方法,还是无法将他带到课堂中来,带到学习中来。就这样,每天在学校过一天,而家长的态度很明朗,不学那就算了吧。
还有一名学生,二年级。批评他之后,他的举动是,说一句顶一句。他会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然后用更大的声音吼出他的不满。他曾经有过一个表情,是那种特别狡黠或者说奸诈的表情,不应该用这种词来形容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词了。当时看到他的这个表情给我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唐人街探案中最后一幕小女孩的那个表情。
还有一名学生,打遍了班里所有的学生,出口脏话,屡禁不止。问他原因,他的说法是,别人骂你就打他,不打人他难受。当然这个孩子身体很好,个子高,也打得过其他孩子。老师会尽一切可能将他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但是和家长沟通无果。孩子依旧无法明辨是非,打架依旧不断上演……
当然这样的学生可能哪里都会有,但是这里的学生是:家里有钱的多,没钱的也多,家长忙的多,不忙的也多。可是学生出口成脏却是普遍现象。我每天面对着这样的一群学生,在想是不是我对他们太苛刻,毕竟他们还小。于是我努力回想自己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应该是没他们知道的多,但至少是一张充满童真的稚嫩脸庞。
身处边缘地带的他们,学校所在地边缘化,城中村;家庭条件边缘化,财富值很高,但文化程度不那么高的;住所边缘化,外地打工者多,居无定所,没有归属感。而学校理应成为这些背景各异的孩子们的永久归属地。但是问题是: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了吗?
也许是我太过极端或绝望,我竟然从这些孩子身上看不到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般朝气。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白,充满了无可奈何的辛酸,是不是意味着在这个行业,你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