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仁: 两人。刍: 割下的草。刍狗: 古时用草扎的祭祀之物。
句义: 天地以德“一”扶生长养万物,唯德而无仁。万物皆有“炁”和“器”两种属性,“炁”是不生不灭的虚态物质,而“器”却是有其生成坏灭的实体物质。刍狗作为祭祀品,亦仅取其“炁”而已,其肉眼可观的“器”形状实体,则在完成使命后失去存在的价值。万物与刍狗一样,在天地看来,其“器”性实体实际上也是虚妄不实的,是难以维持久长的,故同样取其“炁”而用之。而对其实体的“器”性同样任其生灭而已。
圣人: 修道人。
句义: 人同样是“炁,器”两种物质成分所组成。名为性命,圣人洞察阴阳,掌握阴阳,知道其本质属性的德“一”之“炁”,是其真实的本来面目,故虽可去其器性的躯体,但他的“炁”态本质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因而可以永生。圣人效法天地,知道用虚的可贵,教化百姓也就注重对其灵魂进行教化,以德养神,改造人们的心灵。而对于其凡躯,在完成其使命后也会像刍狗一样遗弃。所以天地圣人的不仁,正是其不离上德的大仁表现,是真正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而用之。
犹: 犹如,如同,好像。
橐: 袋子。籥: 今天说的风箱,古代用以鼓风助火。
句义: 天地之间的虚空如同风箱一样。
屈: 水流出的样子。
聚义: 中间也是虚和空,用之却不尽。
动: 指天地气机运行的状态和深度。
愈: 越,更加等义。
段义: 天地像一个大风箱一样闭合、张驰、踵接而出入。越动越有,越有越出。鼓荡着道“无”德“一”的精华能量物质,输送到天地空间,渗透于万物之中,养育着天地万物。
段义: 离开道德这个宗根之数,去研究道和德化身的万物,就是舍本求末。虚无生万有,用德“一”就足够了。眼耳见闻再多,哪怕穷尽其数,也不如守在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虚和得"一"之中,这才是造化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