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乐园: 分“乐思”,“乐行”,"乐人”,“乐忆”,“乐教”等五个果种。[乐思]:学习思考; [乐行]:旅行见闻; [乐人]: 人物传记; [乐忆]:回忆往事; [乐教] :教学随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3543/8a73b65e421bd228.jpg)
勤奋至上
文/应智乐
那一年,我能跨入记者这个职业,总觉得自己靠的是运气。其实,是勤奋促使我一一
我在《乐清报》的记者岗位上呆的时间不算长,仅一年多点。因勤奋,我能胜任这份至高荣上的职业。
“生在农村,如果你要完成一件事,在智力不足的前提下,只能靠腿力或劳力去弥补它的弱点”,那时,脑海里始终牢记父母的劝诫,这句话还真取得了效果!
我在蒲岐当乡邮递员的近半年时间,经常感到时间很吝啬,对我不公平的错觉。那半年时间,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上安排的都是满满的,甚至占用了晚上的睡觉作息时间。上午下乡送邮件送报,下午骑着摩托车去乡村采访,晚上不是在整理邮局的报刊工作,就是点灯爬格子一一采写当时的新闻稿。
为了掩饰自己的忙碌,我在邮局同事面前,装作轻松,轻描淡写自己的工作; 在报社记者同事面前也装作随和。因为每周一的会议我都及时参加,发稿率也不比别人少,致使双方同事们不清楚同做两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这颗毅力坚强的心才明白……
我喜欢翱翔的老鹰,恨不得自己也像老鹰那样,能有一双翅膀不停的在两个岗位中飞翔。有一次,我和张瑞、赛尧三位记者骑一辆摩托车去芙蓉岭底采访。我们在这个深藏着高山内的革命老区,挖掘出好些新闻线索,又逢天气下起了大雨。当地政府领导也重视新闻宣传,建议我们当晚夜宿乡镇府,明早继续去乡村采访。有现成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做记者的一种福利,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我因身兼两职,不得不在清晨天未亮时,乘公交车赶回蒲岐邮局上班。
凌晨爬格子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采访的一篇连续报道,责任编辑周晓丹临时通知我因版面需要,必须今晚赶出稿件,明天拿去谈版审稿。能得到编辑的信任,是件莫大的好事。可偏偏我患上了少有的一次头痛发烧,怎么办?即然答应了编辑,总不能失信于她吧!就这样,我在诊所里左边挂着盐水,右边拿出笔记本爬格子。诊所“爬”不完,继续回宿舍“爬”,才至凌晨一点多。那一夜,我睡得特香,还做了一个美梦……
那时正逢报纸扩版,从每周三报扩为每周五报,工作量需加大记者人手却缺,而且,乡村的基层稿件特别缺乏,这给住在乡下的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又为自己勤奋增添了十足的动力。
我的采访工作基本是围绕着乡村基层,想方设法地避开有一些只讲空话的机关干部的干涉。基层采访好处多,一是骑摩托车采访特别方便,一个半天可以走访好几个村庄;二是符合自己得天独厚的乡村地理位置,而且稿件上报率高。
要说我的采访秘决,其实很简单,可用“勤”字归纳:走得勤,采得勤,写得勤。我每到一个村庄,先联系村干部再打听农村的农业消息。农村基层是农业为主导,你主动帮农民宣传农业新闻,他们也乐意我也收获稿费。于是,我的新闻素材就像一座资源丰富的矿厂,越挖越多越入迷。
一来二去,我对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情愫。经常接到农民的主动来电报信息,所以我的稿件不愁少,只愁时间太紧凑。《雁湖乡:七旬农民,开山造田八亩》、《南岳乡:农民柑子丰收》、《石帆乡:霞雪农民开山造果林》及《四都乡:果园创收》等系列报道,这些稿件都采自乐清比较偏僻的乡村。
农村,是新闻资源的聚宝地。各种乡村民俗新闻、新农村建设新闻、好人好事新闻及趣事,多如牛毛,细如针线,只要有心去找,有时间去采集,就不缺稿源。
记者职业,让我品尝到工作的酸甜苦辣,收获了“踏破铁鞋无觅处,新闻就在身边走”的新闻敏感性。
记者职业,让我铸练了一颗艰苦奋斗的毅力,也明白了做记者需要“铁肩担正义,妙手写文章”的道理。
勤奋至上,真实记录事情,是新闻的本质。就是依靠勤奋,使我这位低学历的草根记者,也能“走”出一条成功路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