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乐园 ,分为“乐思”,“乐行”,"乐人”,“乐忆”,“乐教”等五个栏目。
乐思:学习思考;乐行:旅行见闻;乐人:人物传记; 乐忆:回忆往事;乐教:教学随笔。

打小铁的外公
文/应智乐
外公一生以打小铁为业,支撑起这个六口人的家庭。
(一)
“这把土枪真老啊!应该是五十年前的吧……”这个国庆佳期,我陪伴年七旬的母亲去永嘉红十三军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时,母亲盯着馆藏玻璃柜内的一把土枪,嘴里唠叨个不停。
母亲没读书书,也不识字,为何对这把土枪产生了兴趣?原来,母亲见物思情,她想起了养育自己二十多年的父亲——我那打小铁的外公。
“叮当,叮当,叮叮当当…”小时候,每当我在家门口远远听到这一声声熟悉又温馨的铃声时,心情顿感兴奋一一那是我打小铁的外公来了……
外公打小铁的行当工具杂又多。他肩上挑着左右两头木箱。箱内装着煤炭、炉子、风箱和一些锁骨锁眼等零零碎碎的铜铁杂物。每到一村口,外公的打小铁摊儿一字摆放,倾刻,就会有农民拿出各自旧锁、酒瓶等“破件”来修理。
打小铁是件细活,主要维修农民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外公做了几十年的打小铁手艺,讲究的精细修耕。他做事细又精,因此每天的生意都很忙碌。外公每天都有多则上十元,少则几元钱的稳定收入,这与种田的农民来说,简直是门令人羡慕的行业。
外公身材不高,微胖,整天露着笑呵呵的黑白相间的牙齿,每到一个村庄,在“叮当,叮当”的后面,总会跟着一群调皮和爱凑热闹的小孩子,他(她)们嘻嘻哈哈的围着外公身边的打小铁箱子转。打小铁,在宁静的乡村中,也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热闹和喜悦。
对我来说,外公的到来就是给我送吃的。外公的口袋里总是装得鼓鼓的,像装满箱子工具的行当一样鼓。常常,他口袋里放的这些饼干、糖果之类的食物,仿佛是在故意喂我这个小馋猫。小时候,我不知道外公打小铁的活究竟累不累,只知道去关心他给我吃的糖果多不多。有了外公的饼干等零食,因此我的童年生活比同龄人幸福得多。
可惜好景不长。八九岁时,我就再也没有听到外公打小铁的声音了。记忆中,母亲经常早起晚归地往外公和里家两头跑。外公生病了,而且患上了严重的中风。没过三年,外公就离开了人间。
外公是母亲的养育恩人。母亲刚出生不久,外婆(母亲的亲生妈妈)就患病不能照顾。外公闻讯,热心地把我母亲抱去领养。后来,母亲身边又添加了二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外公对待子女一视同仁,从感情上,生活照顾上,没有分出亲生和领养厚养彼薄。外公还会对母亲的生活上,多些照顾。母亲自小就很懂事,她知道自己身份后,放弃了读书机会,主动帮忙外公做起家务活。外公拗不过倔强的母亲,只好答应母亲弃学做家务的要求。每遇到有人问起,外公会很自豪地说:“桂英是我今生的最大收获(桂英是我妈妈名字,外公根据古代电影《杨家将》中的豪门女将穆桂英而取名),她人勤又记情。”

(二)
从纪念馆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一边倾听着母亲叙述外公打小铁的故事,一边放慢了车速。
外公的往事,就是这件帮助游击队造土枪的事。
那一年,日本人侵略乐清山区一带。抗日自卫游击队人员没有枪杆子,找到了打小铁的外公。外公二话没说,毅然接过这个艰难的造枪任务。
翌日早上,外公挑着一旦沉甸甸勺打小铁工具,翻山越岭来到了一座隐秘的深山里,开始打造土枪。半个月后,土枪在外公的辛勤劳动下铸造成功。已长大成十七八岁的母亲,主动做起了外公的内勤工作,每天风雨无阻地为外公送食物,照顾外公的生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日本人抓住了几名游击人员时,发觉游击队手里的土枪。一位游击队员在日本人的逼问下,把外公造土松的消息泄露了。就这样,外公被日本人捕捉并关押在一个黑暗的房子里。所幸的是,公外没有受到日本人酷刑,还受到他们金钱诱惑的“礼遇”一一原因是日本人想让外公帮他们制造士枪。外公是位吃硬不吃软,性格耿直的硬汉,宁死不屈,拒绝日本人的条件。十天后,游击队力量及时增援,赶跑了日本人,外公获救。
外公制造土枪的新鲜事,我还是头一次听母亲说起。外公敢于与日本人做斗争的顽强作风,加深了我对他的伟大印像。
一路行驶一路叙,随着外公故事的深入,母亲话音也逐渐轻昵。我眸然回头,发现坐在后车厢里的母亲,她的眼眶已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外公的一生是平凡的。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每天坚守着打小铁这行业,支撑起家庭的生活,又热心的收养了母亲,把母亲养育成长。
外公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宁愿为游击队而辛苦付出,隐居山林造土枪为革命。在日本人的诱利面前不屈服,展示了他那勇敢顽强的一面,值得敬佩。
外公已别三十六载,音容仿在,历历在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