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止一次听长辈们说起我小时候的事,之前纳闷过:为什么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版本呢?慢慢的明白了,姥姥姥爷和爸妈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讲起来自然就很不一样。去年接触了九型之后,再回头想这件事,才发现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
我只知道在我出生之前,爸妈已经失去过一对儿女,却不知道这样的打击会让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态来迎接我这个新生命:惊喜?忐忑?期待?还是担忧……
我只知道自己4个月大的时候,基本就由姥姥姥爷接手了,因为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可能当时的爸妈都不会知道,当又一个孩子降临的时候,他们还是有能力把一个孩子留在身边带大的。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不能是两个一起呢?
我只知道自己10个月大的时候就清晰地叫出了第一声“爸爸”,却不知道为什么等到我记事之后不愿意和爸爸亲近,直到现在偶尔遇到老爸接电话,我依然会问“我妈呢?”
我只知道自己11个月大的时候得了急性肺炎,姥姥催着爸爸连夜拉着车送我到了医院,医生说幸好送的及时。听说哥哥得的也是肺炎,就是因为去医院耽误了夭折的,不知道爸妈再次走进同一家医院的时候,是怎样复杂的心情。直到我高中有一次生病,妈妈再次带我走进同一家医院,拉着我的手突然变得冰冷,连声音都有些发抖的时候,我才隐约感受到哥姐的离去在妈妈心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我只知道自己从小就不会缠着妈妈,看到她出门走也不哭闹,连妈妈也这么说。可是有一次老妈提到,我到了一岁左右,说话利索了之后,突然就见不得她上班走了,会含着泪说完“不ji mi,妈妈上班走了哭,见不到妈妈呦”,然后就大哭一场。我想说:“真的不记得了,我也挺想知道的”。
我只知道姥姥一般不出门,也很少带我出门,以至于我见了自己的爷爷都会认生。3岁之前,姥姥只出过一趟远门,去照顾了表弟一个多月,据说一提到姥姥,我就会咬牙切齿地说:“我姥姥看弟弟去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姥姥是我一个人的”的心理,使得我在十岁之后对姥姥特别的依赖,依赖到姥姥有几天不在家,我就哭的吃不下饭。
我只知道我只比弟弟大14个月,听妈妈说弟弟出生的时候是中午,我午睡起来之后惊奇地说:“我睡了一觉就多了个小弟弟?”不知道当时的我是欢喜还是忧,因为从那天开始到现在,我们姐弟俩分开的时间不超过两年,至少也在一个城市。但是我到现在都不相信爸妈要二胎的理由,只是担心我长大以后会孤单,我宁愿他们真实地告诉我“我们想要个男孩”。
我只知道弟弟从小就有很强烈的“刷存在感”的意识,在他只有一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因为先给我后给他饭吃这样的小事,哭闹着要夺门而出。于是从那以后,姥姥一直提醒我要让着弟弟,照顾好弟弟。我一直很鄙视他这样“求关注”的方式,直到大学毕业后的某天,我俩无意间聊起小时候的事,他说曾经怀疑过自己是被爸妈抱来的,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不了解这个和我一起长大,同班又同校了十几年的弟弟。
越写越觉得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同时又越来越想知道,那就继续搞明白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