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一般表达念友思亲的怀人之作,无论是直吐胸臆,还是借景映托,多是从作者一方落笔,而苏轼此词却一反常格,从对方写,通篇皆为设想之辞,有人有己,扑朔迷离,并“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引《四虚序》),写法上很别致。
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洛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是“化景物为悄思”,“藉景物映托”,给读者以若有其事 感,但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与词人自己怀人之思。写对方越深细,越真切,越见情致,则映已之思念越强烈,越深沉,比正面直书更生动感人。
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的有回廊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已例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实在是“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看似平平,其实回振全篇,含蓄空灵,宕出远神。
这首词主意是怀人的,但词中无一语道及,又无语不申此意;写对方又以景物映托,运实于虚,借人映己,使词情更为深透、委婉,其突出特色正可用“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心解》)二语概括。【 张秉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