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的理解是:
可能那个倾听者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不愿意接受他人观点。
同时表达者在那一刻认清了倾听者是个固执己见的人,清楚知道反复诉说那人也没法听见脑子里,无法接受自己的观点,就放弃再一次解释的权力、解开误解的权力、再次发声的权力,被动选择认命。
长期被动认命,渐渐变得适应“被动认命”这件事。最终认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一错误观点是对的。
我认为,被误解不是表达者的宿命,而是因为每一个人经历的事都不一样,塑造的性格也不一样,性格不一样那么在面对同一件事,在意的点也不一样,所以被误解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这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常见。如果有人说,“人饿了要吃饭是宿命。”这不会感觉奇怪吗?好吧,我会感觉奇怪。
所以,我不认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因为表达与倾听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作为倾听的一方,可以主动询问表达者的原意是什么,用来解开误解。
当然表达者的一方,也可以再次发声与倾听者解开误解。表达与倾听是双方的事肯定要一起解开误解才对。
如果表达者与倾听者都是固执己见的人,还是不要相互交流了。因为这会引起争论,没人劝阻可能升级成为争执,最终演变成双方无法通过谈论解决问题,只能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