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从讲台边轻轻悄悄划过,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听蒋晶军老师的课是哪一年了,初见老师,那种江南才子满腹经纶的印象一直镌刻,而今天听完老师的课例和讲座后,忽然发现,随着光阴的流逝,老师已然蜕变,他已经走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亦如大树参天,徒留我们仰望。即便忽略那一本本的著述,单就他对课堂返璞归真的追求,大道至简的表现,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真实的发生,怎么都让人读出了久经时光沉淀的真实,朴素,豁达,从容与睿智。但不管怎样的改变,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他。
场景描写,是孩子们习作中的难题,往往出现顺序混乱,描写干瘪等问题。蒋老师今天的习作课《记一次场面描写》导入干脆,直指训练内容——写一个场景。尔后让学生明确场景描写中要确定的几点: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怎样的景物以及串联方式。接着以阅读长廊为例,用三个片段让学生发现串联的几种运用方式,对比几种串联方式的优劣并掌握使用的技巧,之后以人北路小学为例,让孩子们去练习几种串联方式,并且反过来让孩子们找出运用了那种串联方式,圈划体现这种串联方式的词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场景描写中的串联方式。紧接着引导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经历穿插进去,还可以突破时空,让孩子们明确由于人物心情不同而导致笔下场景描写的完全不同。最后蒋老师带着孩子们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结课。
一堂实用而接地气的习作指导课不仅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实现了看得见的生长,也让听课的老师们获得了习作指导的某些经验。
不难看出,蒋老师注重对孩子们习作方法的指导,正如他的讲座《习作一定有方法》所讲,还如他的著述中所言,他是在“真的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
他认为,孩子们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喜欢写”、“没有内容写”、“不会写”、“有套路”四个方面。
蒋老师从名师们著书说开去,从精神鼓励的视角极度肯定了管建刚老师在写作上对孩子们的奖励方式,谈到了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写,乐于抒发自己。
针对孩子们“没有内容写”这一问题,蒋老师认为要从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增加其生活敏感度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孩子们教室内的时光哪怕老师们变着戏法去丰富也是有限的,所以蒋老师建议要根据地区实际拓宽孩子们教室外的生活,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让孩子们得到历练和提高。在增加孩子们生活敏感度的问题上蒋老师一方面倡导孩子写作的理科思维,另一方面再次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孩子们作文的积极促进作用。
至于孩子存在的“不会写”的问题,蒋老师认为自由阅读非常重要,老师要尽全力做到推荐和指导孩子们读好书,这是解决“不会写”的重中之重,让阅读指向写作,让阅读指导写作。老师要总结习作指导中规律性的东西,在写作课上要交给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方法,再辅之以适当的练习,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关于孩子们写作中的“套路”问题,蒋老师从现实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谈到了在实际中的表现,并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告诉老师们怎样去对孩子们进行理性的指导。
喜欢蒋老师,喜欢他当年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的大气和谐,也喜欢他今天执教《写一个场景》时的睿智平和;喜欢蒋老师,喜欢初见时他浓郁的江南才子气质,也喜欢再见时他洗尽铅华的朴素和沉稳;喜欢蒋老师,喜欢他的飘逸灵动,也喜欢他的理性大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