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天,也是在重复吗?
你有对这种日子,有产生过怀疑或是厌烦吗?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会心生恐惧吗?
约翰·惠特默,在《高绩效教练》一书中,就谈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从30岁开始,我们就会陷入无数的小习惯模式中。如相同的购物日、相同的上班路线、相同的衣服、相同的话术……这些都是僵化的例子和原因。
尝试不同的事情 ,可以锻炼心智的敏捷性,你的身体也会受益……打破习惯,开辟了新的途径,使生活更有趣,打开了新发现的大门。”
人如何突破自己?
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
不妨先从自己没有做过,
但不讨厌或不抗拒的事情开始。
譬如,最近这两三个月,
我开始做的事情有三:
1.开始看纪录片。
之前,我对此毫无兴趣。
可是,在网上刷到不少网友对各种纪录片的盛赞之词,我的好奇之心被勾动了,先看了《河西走廊》,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就是《地球的脉动》、《读书的力量》、《但是还有书籍》……一部接一部。
每天下班回来,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纪录片。
我觉得我可能会停不下来。
正如纪录片《河西走廊》弹幕上一位网友所说的:“再也不打王者了,以后就看这个!”
也因为看这些,我大大减少了刷短视频的时间。因为,相比于每次刷短视频后的虚无感,看纪录片,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意犹未尽,还有内心的冲击和精神的浮沉。
无论是看到古人花几十年,只为做一件事,如为学; 还是今人,如编辑俞国林,为了出版西南联大郑天挺的日记,历时13年都愿意……这一件件一桩桩,这些人投身于自己所热爱之事,早忘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是真正的无穷大、无穷远,即可连接古人,又可触动今人。
让我不禁感慨,当下的我们,有多少焦虑、躁动和无奈,或许皆是因为向外求过多,受外物影响过大吧!一天无数次起心动念,却从未叩问过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甚至觉得问了亦无用,反正做不到。
2.开始看成语词典。
这1000多页词典,换作以前,我不可能有动力来翻。可是,由于机缘巧合,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那些小众却惊艳的成语,如:“海棠醉日”,“浮岚暖翠”,“林下风致”…… 忽然被打动,想想我泱泱华夏文明,有多少璀璨之词,如果一生不知,未免太可惜了!便决定每天看20页成语,时至今日,词典竟也被翻阅了三分之一。
3.开始活动肩颈。
运动这事,是我特别想做,又放弃最快、最难坚持的事。但是,找到一种既适合自己、又容易操作,不必太费劲的运动方式,能让我每天动几下,于我,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人生重在体验。
做以往不做的事,确实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心境,甚至,可能会触发你内心别的想法。而且,这些新体验如果能养成新习惯的话,那又是好事一桩。
想要不断更新自我,
从小事、容易执行的事做起,或许才是正解。
反而那些宏大的,对于一般人而言,总会有各种推脱以至退缩的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