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让行为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

如何让行为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

作者: 茹锦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14:15 被阅读0次

    前言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朋友圈的“含书量”非常高,相信你也从一些直播、文章、短视频中get到了很多阅读技巧,对吧?

    尽管你已经知晓了能够让你读书更有效的方法,可依然有很多人发现,当自己拿起书的时候,还是遵循着自己习以为常的读书模式,而并没有去实践那些阅读方法。

    作为《化书成课》的作者,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一些问题:

    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

    怎么样读书效果最好?

    怎么样读书才不会读完就忘?

    如何让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发挥作用?

    ……

    针对这些问题,我通常都会给出明确的方法、步骤、技巧、思路,像是放了一个指南针在提问者的手心里面。

    可是,提问者在拿起一本书阅读的时候,是否会拿出指南针来使用呢?

    很可能不会,因为大脑喜欢延续以前习惯性的阅读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懂得了很多读书要领,却依然读不好一本书的原因

    行为改变,实属不易

    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就会发现,仅凭一些新信息,无法让你的生活发生改变。

    无论你是想改掉抽烟喝酒吃甜食的习惯,还是想养成健身锻炼早点睡的习惯,都不容易。

    “想做”和“实际去做”之间总是存在着一道鸿沟。

    而我们常常把这道鸿沟产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问题,从而陷入自责当中。

    想一想,这么多年来,你的哪些行为习惯发生了正向改变,并且改变之后就没有再回到原来的模式了?

    如果有这样的改变,你会发现,能带来持久改变的只有三个要素:动机、能力、信号。

    在你的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有没有某件事情,你很希望自己做到,却始终做不到?

    比如,你希望自己能每天6点早起读书,但是常常只能坚持3-5天,之后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这可能是因为,你对早起读书这件事儿的动机不够强。

    ——这是动机缺少了。

    比如,你很钦佩的一位老师给你推荐了一本书,有300多页,你决定花两周的时间把它读完,结果两周之后,你发现自己只看了30页。这可能是因为,两周内看300页的书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

    ——这是能力缺少了。

    比如,你了解到,读书要读得透彻,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按照结构化的方式做读书笔记。

    但当你出差在外的时候,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酒店里,看书时都没有做读书笔记。

    这是因为,你家里有一个专门做读书笔记的本子,每次在家阅读时,你都会拿出来放在旁边,顺便就做好笔记了。

    ——这是信号缺少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让动机、能力、信号这三个要素同时齐备,那么行为的改变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公式:

    改变行为=动机+能力+信号

    你会发现,在这个公式里面,并没有出现“意志力”这个词。

    换句话说,当你的行为/习惯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你不需要再去质疑自己缺乏意志力了,你只需要去检查动机、能力、信号这三个要素是不是出了问题。

    那么,如何让动机、能力、信号这三个要素发挥作用呢?

    1   为什么很多事情你明明很想做,但就是做不到?

    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必须“想做”。

    比如你想读书,你才会去读;

    你想减肥,才会去健身;

    你想早起,才会设置早起闹钟;

    你想提高工作效率,才会去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动机已经足够强烈了,但你还是做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  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找到了真正的动机?

    很多人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比如,你想早起读书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早起还是读书?

    早起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还是让自己一天的精神状态更佳?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收获新知,还是想借由书中知识解决问题?

    这两个动机之间有没有可能相互制约?

    比如你想早起,但是被窝里面的舒适度让你觉得:现在起床的话一定会很疲惫,而疲惫的话读书效率就会低,那么还不如多睡半小时,这样待会儿起来读书的效率更高

    假如读书的动机大于早起的动机,你可能后面会把读书这件事情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而放弃“早起”的目标;

    假如早起的动机大于读书的动机,你也许能做到早起,但读不进去书的时候,你可能会选择把早上的宝贵时间用来打游戏。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你缺乏意志力,而是因为动机本身就是复杂的。

    不仅如此,动机还是波动的。

    比如,一天当中,时间越晚,你做复杂事情的动机就越低;

    一周当中,越靠近星期天,你进行自我提升的动机就越低;

    一年当中,越靠近冬天,你减肥的动机就越低。

    动机之所以变化无常,是因为人的大脑会受到来自身体、情绪、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大脑非常擅长把这些干扰合理化。

    所以,单纯依靠动机,想要改变行为是很困难的,还需要结合另外两个要素(能力和信号),才能有助于改变的发生。

     怎样让一个行为变得“容易执行”?

    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这件事情看似简单没有难度,但想要坚持下去却并不容易。

    因为人们总能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比如今天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比如孩子需要陪伴没时间读书,比如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再读……

    之前我们说过,改变行为除了动机之外,还要依靠能力。

    能力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时间、资金、脑力。

    就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每天抽出半小时来读书,这个时间一般情况下是能挤出来的,所以时间不是薄弱点。

    一本书不贵,资金显然也不是需要突破的点。

    那么,脑力会是薄弱点吗?

    有可能,对于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读书的过程会让人觉得很消耗精神,读完书之后也许会感到很疲惫。

    有些人每天都在固定时间阅读,看起来似乎已经养成了习惯,可但凡哪一天,那个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临时插入了其他的事情,就前功尽弃了。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如果用于阅读的那半个小时,你临时用来打了一个电话,那么你可以在放下电话之后继续阅读,不是吗?

    可大脑就是这么的有趣,如果潜意识把阅读当成是一项恼人的任务,那么,当这项“任务”被其他事情打乱了之后,在没有清晰的路径指引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再继续。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脑力上的“难度”呢?

    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减少行为持续时间。

    比如,你可以把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替换成5分钟或者10分钟,这样不仅容易执行,而且还能帮助你养成习惯、建立自信。

    第二个办法是分解做事步骤,建立清晰的行动路径。

    比如,你可以把“每天阅读半小时”这件事情分解成3个简单步骤:

    1、 拿出书和笔记本,左边放置书籍,右边放置用于做笔记的本子;

    2、 设定一段时间(如30分钟)的闹钟,然后开始今天的阅读;

    3、 闹铃响时,闭书回顾一下刚才读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一下今天读书的收获。

    这样一来,你就能让“每天阅读半小时”这件事情变得有章可循,还能给自己带来成长感和成就感。

    而成长感,会成为你下一次继续读书的动力。

    3   什么样的信号,才能让你“动”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的手机解锁之后,手机上的很多APP都带着红色数字,提醒你去查看消息?

    这些APP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

    你看到那些红色数字之后还会去点吗?

    如果你对这些红色数字视而不见的话,说明,这些提示已经形同虚设。

    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类似于这样的、形同虚设的提示呢?

    比如叫你早起的闹钟,当闹铃响起来的时候,你会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吗?

    比如每天在固定时间提醒你健身的闹钟,你听到提示音的时候,就会立刻去运动吗?

    如果上述两个问题,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真正有效的提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有效的提示,应该是把你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和你已经形成习惯的某件事情联结起来,让那件已经成习惯的事情,变成你即将采取行动的“动作信号”。

    比如,每次刷完牙之后,“把牙刷放下”的这个动作,就可以作为一个动作信号,只要这个动作一做,你就要马上做出下一个动作——“用牙线清洁牙齿”,让这两个动作之间形成联系。

    于是,“每次刷完牙后,用牙线清洁牙齿”就会慢慢的变成一个新习惯。

    比如你每天饭后都有散步的习惯,“散步回来”这个动作,就可以作为一个动作信号,只要这个动作一做,你就要马上做出下一个动作——“靠墙收腹站立15分钟”,让这两个动作之间形成联系。

    于是,“每次散步回来,靠墙收腹站立15分钟”就会慢慢的变成一个新习惯。

    用“动作信号”来培养新习惯,好处就是它能让新习惯自然而然的融入你的生活。

    那么,如何为你想执行的新行为找到合适的“信号”呢?

    第一步,你可以列一个日常行为习惯清单,比如“起床之后”、“洗碗之后”、“发动汽车之后”等等动作都可以放到清单上。

    第二步,为这些日常惯性行为匹配你想尝试的新行为。

    当然,你设置的新行为一定要和旧习惯发生的地点、主题保持一致。

    比如,你想要每天读书,把读书这个动作设置在“哄完孩子入睡”之后,就比设置在“散步回来”之后更加合适。

    久而久之,“哄完孩子入睡”就成为你坐下来开始读书的一个信号。

    一个人从未读书的状态转换到读书的状态,这个转换过程是需要有一个启动程序的,而信号就是启动程序的按钮。

    第三步,反复练习,让两个动作之间衔接流畅。

    如果你担心自己忘记执行新的行为,那么你可以反复演练几次,在脑海中想想也可以,以强化信号和新行为之间的联结。

    最终,新旧两个动作之间形成条件反射,才算是新的编码成功了。

    掌握了“改变行为=动机+能力+信号”这个公式,你就可以不较劲、不纠结、不依赖意志力,让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

    由此,你学到的一切方法和技巧,都有机会被你学以致用,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你无法通过对抗现实让改变发生,如果想改变发生,你需要创造一个让现有版本过时的新版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行为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n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