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亲子教育教育
后患无穷的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掉难

后患无穷的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掉难

作者: 妈妈在进步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8:48 被阅读41次

    二年级男孩的故事,教室外有把伞掉在地上,平平非但不拣起来,还一脚踩了上去,踩坏了。

    这天下午,天阴沉沉的。接平平放学的时候,妈妈心存侥幸,也许不会下雨吧,就偷了下懒没有带伞。到了学校门口,一下子下起雨来,虽然雨不大,但如果着凉就麻烦了。妈妈想来想去,还是来到校门口的小超市,挑了把色彩鲜艳的小伞,走向教室。

    刚来到教室门口,平平妈妈的视线刚越过挨挨挤挤的家长墙,找到平平的位置,就和平平一下对视了,只见平平拿起书包就要往外冲。

    班主任老师一回头看到平平妈妈,也跟着走了出来。平平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又有事了吗?”

    “今天中午大家排队去吃饭,在走廊排队的时候,有把伞掉在地上,平平非但不拣起来,还一脚踩了上去,踩坏了。”

    平平跟着说:“我想跨过去的,谁知踩了上去。”

    “那让你拣,你怎么不拣呢?还说不会。”班主任老师很生气,“全班同学都在看着你,我给你蹲下去示范怎么拣,你才不情不愿地拣了,可是已经踩坏了。”

    平平妈妈接过来这把小伞,确实坏了,实在忍不住火气,就当场批评平平,“你把伞拣起来放好,什么事都没有了,为什么要踩呢?”

    平平妈妈把手里拿了没两分钟的新伞交给平平,让他赔给同学。班主任接过新伞,接着说:“问他伞坏了怎么办?他说爸爸赔,一闯祸就赔,不改掉坏习惯,以后碰到赔不起的怎么办?”

    ……

    回到家里,平平妈妈又是一顿批,还从平平的储蓄罐里拿了13元,“这是今天刚买的新伞,13元,本来好好的,现在因为你踩坏了同学的伞,成人家的了,你自己赔,我就奇怪了,你为什么当时不拣起来?”

    “又不是我碰掉的,我不想拣,你以前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碰。”

    “我说的不要碰是这个意思吗?别人的东西不经允许不要随意动,现在伞掉在地上,你拣起来是做好事,还要受表扬,现在你踩坏了,成损坏公物了,而且不帮助同学,同学以后会帮助你吗?”

    “看见路边有东西,抬脚就踩,这是坏习惯,如果你的伞这样被同学踩坏了,你不生气吗?”平平妈妈最气愤孩子的态度犟,“老师好好教育你,你看看你的态度,还说不会拣,存心做对,老师能不伤心吗?”

    平平妈妈越说话越多,“做人不能自私,自私的人没人喜欢的。再说你的坏习惯一个接一个,打闹刚刚教训过,又开始踩东西,损坏公物,不打不行了是吧?”

    晚上,平平妈妈躺在床上睡不着,“孩子的坏习惯怎么改不了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妈妈在进步”告诉平平妈妈,在纠正孩子坏习惯时,父母应该直接提出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触动孩子的心灵,这样纠正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儿童学者告诉我们,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有人曾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谈习惯养成: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

    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叶圣陶解释:“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那么,什么是坏习惯呢?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

    叶圣陶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工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起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平平的故事还再继续。如果您想一起探讨儿童教育的问题,请关注“妈妈在进步”。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妈妈做得好,孩子才会成长得优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患无穷的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掉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c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