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可园

作者: 静心怡然 | 来源:发表于2025-02-04 18:27 被阅读0次
可园入口

前年刚退休时,在女儿家住了半个月,女儿每天上班,周末带我出游。平时我没有其它的事情,想出门的时候,就乘地铁在市内看风景。一天,到位于三元坊的沧浪亭游览,才知道与沧浪亭一水之隔,大门相对的可园。从沧浪亭内出来,有心到可园去,无奈在沧浪亭游览了两个多小时,着实感到累了,便想着下一次吧,改天再来。这一拖,就拖到了2025年的1月27日。

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是出行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多,乘地铁差不多一个小时来到了可园外。事先了解到,可园是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而更多了一些向往。可园大门朝南,和沧浪亭相对,也有一座精雕细刻的砖雕门楼。扫码购票后进入可园。

踏入可园,迎面而来的是“四时风雅”月洞门,门后隐约可见一汪清澈的池水,名为挹清池,有“小西湖”之称。池水清澈见底,清幽雅致,倒映着周围的建筑和树木,增添了园林的静谧与诗意。周围的建筑以水为中心,围绕池水、假山、和树木展开,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布局。

挹清池

出天井东边的小门,沿着长廊先来到“觚亭”,这是一处小巧精致的亭子,顶部飞檐翘角,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亭子里有《可园重修记》,我驻足默念,上面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了可园的历史,内容如下:可园原名乐园,又称近山林。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七年。 嘉庆十年公元一八零五年归正谊书院。光绪间改学古堂。1914年辟为省立图书馆,即今苏州图书馆之前身。两百余年来几经废兴,池馆犹存。1963年,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次年整修,用费一万五千余元。可园占地约五亩,有挹清堂、濯缨处、坐春舻、浩歌亭、博约堂诸胜。 平池小丘,别有风致,是保存较好的一处书院庭园。落款是公元1989年十月,苏州市人民政府立。

觚亭 觚亭通往挹清堂的长廊

出了觚亭,沿着长廊向前,左边即是池水。向北走大约十来米,折而向西,再走几米,便来到了挹清堂。 在可园里,挹清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是可园的主厅之一,位于挹清池北岸景观南北主轴线上,面水靠山。堂前池水清澈可挹,故而起名挹清堂。它四角飞檐,四周走廊,堂前有方方正正的一个临水平台,平台临水的三面,有低矮的石质护栏。平台上,可观景、可休憩。我仔细观察,挹清堂东边的山墙上装饰有立体的花草和鸽子,灰白色的鸽子栩栩如生。西边的山墙上装饰有古树和仙鹤,形态高洁,超凡脱俗。

进入挹清堂, 四周漏窗通透,透过漏窗,堂外景色,尽收眼底。里面宽敞明亮, 家具陈设古朴大方。堂内悬挂着“挹清堂”的匾额,下方柱子上有一副对联:“风雅轩昂三吴文士有行止,水源清澈千里川流无所求”,赞美了吴地文人雅士的风骨。堂外廊柱上有诗联云:“检诗书百卷通今博古,赏池水一泓正本清源。”挹清堂曾是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地方,体现了古代书院的文化氛围。

挹清堂 挹清堂

沿着挹清堂外的回廊,走到挹清堂的后面,是一处高高的假山。拾级而上,假山上遍植箬竹,虽是隆冬,依然青翠可人。

假山上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抬头仰望,树木绿色的叶子,就像画在蓝天上的一样,别有情趣。山上几棵腊梅树,黄色的腊梅花开得正艳,腊梅淡雅的花香,在空中弥漫。

假山上有浩歌亭,亭名“浩歌”意为放声高歌。在可园的最北端的最高处,四周是砖砌的护栏,可作为休息的短登。站在浩歌亭内,可登高揽胜,阅尽园内景色。

浩歌亭 假山上腊梅

从假山上下来,沿挹清堂旁边的长廊继续往西走,过思陆亭便来到了博约楼。思陆亭是一个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是可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博约楼为两层建筑,位于可园的最北面,面阔五间。“博约”二字取自《论语》,意为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博约楼旧时专门用来藏书,曾藏有书籍八万余卷。

思陆亭 博约楼

从博约楼出来,南面为学古堂,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汪志伊建正谊书院时,这里曾是讲堂,后改为四面厅形式,取名“学古堂”。学古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堂前遍植梅花,旧时曾有古梅“铁骨红”,有“江南第一枝”之誉。如今,学古堂前的草地上,仍然种植着多棵梅花,正含苞欲放,如晚些时日过来,梅花绽放,必是一番红梅闹春的景象。

学古堂 学古堂

从学古堂出来,继续向前,便到了濯缨处,濯缨处位于可园门厅西侧,毗邻院子南墙,墙外隔溪即沧浪亭。这是可园内的一处小型厅堂,建筑古朴,陈设典雅。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与沧浪亭遥相呼应,与北面的学古堂有甬路直接相通。甬路两侧,现在依然绿草茵茵,只是草地上的一棵高高的乌桕树,只剩了白色的乌桕子挂在枝头。

濯缨处 濯缨处

可园内的正谊书院,在可园的最西端,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分前厅和后厅,前厅在南,后厅在北。我从博约楼方向来,先到达后厅,这里是书院的讲堂,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正中设高八十公分的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摆红木雕花座椅,为山长(古代对书院主持人、负责人的称呼)讲席之用。 讲台之后楠木屏门,上面阴刻由掌院朱珔撰写的“可园记”。堂中高挂御赐“正谊明道”四字龙纹金匾,两边墙上挂木屏四条,为“正谊”之意。“正者端也”、“谊者义也”,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堂内设“状元桌椅”,书橱等家居陈设。两边边间分别介绍书院名人和书院山长。

正谊书院后厅 正谊书院后厅

正谊书院前厅内供祀郑玄、朱熹为学派的代表,厅内有大型的端坐塑像,意在以先贤先师为楷模,激励后学。厅内其它空间作可园、正谊书院历史、书院掌院题名介绍。两边边间介绍正谊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有陆润庠(同治十三年状元,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吴大澂(清朝后期官员,金石学家、书画家、古文字学家、民族英雄)等代表人物。

前厅院内有两株茂盛的桂花树,依然绿叶葱茏,有门可直接通向后厅,后厅院内有两棵落叶大树, 前厅和后厅之间是一个青石铺就的方方正正的院子。书院前厅正照着景区出口。

我第一次走到这里的时候,景区内已大概走了个遍,但觉得意犹未尽,遂又折回,再在园内走了一遍,才来到园中挹清池西侧的坐春舻处。这是一处船舫式建筑,紧邻挹清池,两侧设有座槛。从这里看挹清池的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池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更显幽静和雅致。坐春舻,多美的名字呀!有那么一刻,我想,如果能在这里临水读书喝茶,看绿树摇曳,雨点滴落在水面,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极致享受啊!

坐春舻(临水亭子) 坐春舻(临水亭子)

我在这里歇了一会儿脚,才绕道它南边的走廊,从可园的入口处走出可园,结束了对可园的游览。

可园,是苏州目前仅有的一座书院园林,院子不大,却自有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资料显示,可园虽仅四亩半许,但其历史比苏州众多园林更悠久,它最早成园于五代,为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时为沧浪亭一部分,南宋名将韩世忠辟为宅院,号“韩园”。清沈德潜在此重建园林,名“近山林”,又名“乐园”。清嘉庆九年江苏巡抚汪志伊在这里创办正谊书院,成为晚清首个佛教寺庙与园林混合的公立书院。道光七年,学者梁章钜重加修葺,根据儒家“无可无不可”之意,易名“可园”,并规范“正谊书院”的空间格局。清学者朱珔在正谊书院讲学,作《可园记》喜曰:“可观鱼,可赏荷,可听风,可观月。”

漫步可园,处处可见书香特色。仅仅两个小时,实在难以深度寻访可园之妙。但可园景色之典雅,书卷气息之浓郁,深得我心。确实不虚此行。

相关文章

  • 可园写生习作

    苏州园林可园写生习作

  • 苏州可园小记

    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门前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 艳丽的芍药! 美丽的红色三角花! 芬芳的月季,开满枝头! 别样的...

  • 苏州可园游记

    五月中旬的初夏,我和启子游览了苏州源于宋代的古典园林-沧浪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文化遗产,我被这座...

  • 走读吴门府学(四)

    从文庙出来穿过人民路,我们来到了与全国闻名的“沧浪亭”一河之隔的苏州园林可园。说来惭愧,作为苏州人我可园一次也没去...

  • 苏州——可园、沧浪亭

    我们来到了计划中最后一个景点,他就是有着 一副进入了语文书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江苏苏...

  • 游记(之十六)苏州可园

    可园,与沧浪亭对门,却常被游人忽视。然而其景致确实值得一观。可园虽面积不大,却不以精约为特色,院内规划、景...

  • 2023-02-16

    苏州可园赏梅 连续多天的阴雨天结束了,迎来早春二月明媚的阳光。昨天,与一位苏北老乡去可园,这里的梅花已进入盛花期,...

  • 苏州·可园:苏州的每座园林都是苏州园林的典型

    始建于五代,无名于苏外(相较其他著名苏园而言),与沧浪亭隔巷而坐,往往联票观赏,无意间沦为这四大名园之一的附属。可...

  • 2018-03-24 忆江南之二 苏州游记三

    第三天中午是去游览苏州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其中之二—沧浪亭和可园。 沧浪亭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古典...

  • 可园

    以前住可园时,我家哥哥和邻居茗茗相差半个多月,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时,两家的邻里关系也很好。 这个暑假她家姥姥念叨着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可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pb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