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曾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小吃之一,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果子在孩子们眼中俨然是珍馐佳肴。
今年,婆婆准备做果子,我们都很赞同,起油锅,做果子,这才有过年的味道。
头天一早,婆婆就把在圩里买来的十多斤糯米放在水里浸泡,泡至糯米用手轻轻一捏就碎了方可。沥干水分后,用桶装好,挑去村里唯一的碾米厂碾成粉。起锅生火,待锅内稍热,便把糯米粉放至锅内炒,炒至絮状,盛好放入盆内。加水和粉,如果是甜果子,则要加入白糖和芝麻;如果是咸果子,加入辣椒、蒜、芹菜籽碾成的粉末,和至粉团光滑便可。接下来用特制的擀面杖把面团擀成大方形,再把它切成比小指还窄的细长条。
吃过午饭,婆婆把油锅烧热,接着把果子放入油锅炸,甜果子会变成赤色,因为有糖的成份,咸果子颜色较白。炸好后放入瓮中封好,吃多少拿多少。
虽然自己做比买要辛苦许多,但却多了几分情趣,最主要让孩子感受过年的习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