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聊天,老林说:人到中年,要保持一种精气神,比以前更吃力。
其实,中年人有了更多人生阅历,也在各种经历中精进了种种能力,口袋里也不再空空如也,按理说,保持一种状态应该更容易一些才对。
但,只有人真的进入了中年的状态,会发觉确实比以往吃力。
有人会说因为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精力和能力都到了瓶颈阶段,只是应付每天的种种支出就耗费心力,精气神更是顾不上了。
我却觉得不完全是。
真正原因是人到一定能力已经很难再骗得了自己,如果要品砸一点甜,需要自己去寻找才能略微被提振。
比如年纪少一些的时候,绝大部分人是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即便不是世俗里出头人地的好,也是变得对生活越来越游刃有余的状态中的。
但现实不是的。生活永远有爆锤你的招数。然后我们发现,永远在接招。
接招多了,人会疲,一旦疲,精气神就会减少一些。
同样的,少年的时候,我们是会相信得一人心,与之相爱,成家,并能相互守望到老。
但人长大了后,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听闻目睹的都告诉我们,相爱的人会被日常消耗,成家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经营,而却还是可能没有所谓的圆满。
所有的圆满都是一种或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妥协。没有人能幸免。
精气神来自人的信心。
所以,我们会看到青年人永远热情,永远泪满盈眶,是因为心中有一种信心。那种信心甚至不需要世界给予他们回报,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信心。
这就是精气神。
而中年人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任何心,很可能是连是自己的信心都不是。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中年人迅速分成两拨人。
一拨是觉得反正世界就是这样了,也就懒得抗争倔强了,就这样吧,反正也不是不能活,反正也不是活不好。
而另一拨人却还是想再倔强一下,希望在玻璃碎里翻翻有没有糖。于是翻着翻着,他们还会发现玻璃碎在太阳折射下也是五彩斑斓,这才会舒一口气:和生活和解了。
玻璃碎找糖就是老林说的累。
寻找那会是真的累,还会扎伤,会被第一拨人误解,会自我怀疑。
但是发现玻璃碎也是闪光的星光,就是精气神。
我们经常被感动的就是这种始终与生活较劲的闪闪发亮。
找得久了,挺过去了,也就无所谓累,精气神从此立住了。
过去我们始终相信世界更好,现在的我们要通过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会更好。
也许,中年以前的精气神是外界给的,中年以后是自己给的。
中年以后,你给自己就有,没有就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