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什么是家呢?家是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就是那个即使你在万里的远方,依然会有一颗惦记在心里的那份永远不能忘却的思念。就像是自己家里即使只有白菜梆子,也可咀嚼出山珍海味的佳肴。
今天早上吃完饭,与家里闲谈之中,说起了父母亲。奶奶道:“你的父亲,在你还小的时候,家里盖房子。你和你的姐姐妹妹在家里帮不上什么忙,当时正好在距离家中不远的戏院里有唱大戏的。”他便给你们没人一块钱让我带着你们去看戏,然后钱花完了就回来了。晚上的时候,他先把你们送下去,然后自己再回到家里一边干活,一边听着唱戏的声音,感觉快唱完戏的时候,就下来背着妹妹双手一边一个拖着你和姐姐回来。
听完这些,我想,在十几年前,可能好多人不知道一块钱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一块砖头,是2分钱)家里欠着好几万块钱,父亲却每天拿出三块钱来供我们去玩。
可能吧,童年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的特权,当孩子长大后再想起自己的父母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不是滋味吧。正是自己的父母,作为社会的化身,授予了我们这种特权,而且父母这么做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
记得刚放学的时候,在父亲单位待了十天左右。晚上我与妹妹父母亲聊天的时候,母亲说道:“你知道吗?咱家刚修新房的时候,那块上房的地方有一堆砖需要搬走,你的父亲叫了一大堆村子里的孩子搬砖,然后有好吃的。”你和妹妹听到后就疯了似的要去搬砖。
你的父亲偷偷地说道:“你和妹妹即使不搬砖,也有你们的零食”。
听完以后,当时鼻子就是一酸。一呢是为当时的自己傻傻的搞笑事件而酸,二呢,是为父亲给我们无私的爱。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早早体会生活的艰辛,越懂得平凡可贵,越喜欢阳光的照射。
每当想起这些陈年旧事的时候,心情忽而高昂,忽而低落。
可能正是因为家庭的熏陶吧,我对一些农村小文、家乡气息的文章更为热爱。如《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那朴素却又不失乏味的文章。黄土高坡上的一声声粗狂的歌声、一排排用锄头挖成的窑洞、门前那棵沧桑的古槐、都让我怀念。
春节那天,与家人去大山里的老家烧纸,看着门口断墙上的一排排窑洞、残破不堪似忍受了万年风霜的大门,静静地立在那里,感觉风一吹就会倒。居然有点平凡的世界里的味道,只是少了那些人。
我们谁又不是这世界里的一个平凡的人儿?可这世界不平凡,只是这世界磨平了一个个孩童的棱角,让他们再去看这世界。
也许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将要出行远方的儿子翻过栅栏买橘子的瞬间,成就了这篇文章。
这些瞬间,你我都曾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