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岛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作者: 动态均衡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10:58 被阅读0次

    危机的爆发一定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埋雷的结果,所以我想从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及一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角度讨论一下当时那场大危机爆发的前因后果,希望看完之后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所以也从美国开始讲起。

    美国的战争红利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了美国资本主义老大的地位,但实际上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开始大吃战争红利了。1917年美国宣布参战之前,其在一战中的角色就像朝鲜战争中的日本,是欧洲战场背后的兵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之初,美国的一些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就预测这场战争将会是他们的机会,历史证明他们的预测很准确。不过美国似乎很善于吸取这场战争带给他们的经验,现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及对拉丁美洲各国的打压政策,核心都是在这些国家制造混乱以抑制其发展,而美国则可以坐收渔利,借此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新冠疫情在中国首先爆发后,一些美国政客所发表的“中国暴发疫情是美国机会”的言论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了美国的产业升级,国民财富急剧增加。战争对军工品的需求使美国的造船业、化学工业、铁路业、汽车工业等的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技术水平也极大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了美国的失业水平,增加了国民财富。1914年到1918年,美国的个人储蓄数从40亿美元增长到115美元,银行存款也增长了50%以上。1914年到191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363亿美元增长为752亿美元,四年战争,美国崛起。

    1916—1918年美国就业人数统计
    总人数及政府雇佣人数均逐年增加

    一战后美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一战之前,英国凭借其尽管已经开始衰落,但仍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遍布全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的殖民地,使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结算货币,所以当时很多国家都将英镑作为除黄金以外的主要的外汇储备,因此当时的英镑就类似于美元现在的世界地位。1914年,英国拥有一半左右的世界总对外投资额,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在此前,伦敦一直是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国际金融也一直被被英国垄断。

    当时英国遍布世界各大洲的殖民帝国

    美国在1914年还有3.2亿美元的国际债务,其中大部分都是欠英国的,而一战的爆发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战争期间,美国成为战时的世界工厂,出口额急剧增长。1914年到1917年美国中立时期的对外贸易收益在45—50亿美元之间,不但抵消了战前的所有债务,而且还使美国一举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的债权国,黄金储备翻倍。

    1919年一战结束时,美国已超过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后的几年里,英国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1925年美国的债权高达120亿美元左右,而英国的债权仅为71.9亿美元,这说明,英国在战后已经丧失了国际金融垄断地位,美国开始后来者居上。

    战后复苏

    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疯狂的掠夺与战争史,“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黑奴贸易、殖民战争、印第安人大屠杀,以及著名的两次世界大战,背后的推动力量都是逐利的资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市场的非正义战争,这场大战留下的战后秩序存在诸多隐患,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战争结束后,世界经济亟待复苏,然而大量军人的退伍必然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对于美国来说,国外需求的下降也会造成大量工人的失业。1920年到1921年,仅一年时间,美国的失业率就由7.2%猛升至23.1%,所以战后美国经济实际上出现了短暂的萧条迹象,但很快就得到了复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出现的资本主义世界战后十年的繁荣期呢?概括起来,就是投资,投资,再投资。实际上,前些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大量投资拉动的,以至于很多人都把我们中国称为“基建狂魔”,但仅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才提出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调节并升级产业结构,使其更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拉动内需来刺激经济。

    从需求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

    战后投资一下子增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战争破坏了欧洲企业的生产加工秩序,导致需求减少,储蓄增加,而战争结束后,企业复工,投资增加,社会对固定资产的需求一下子上升,所以当时各国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第二,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汽车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这带来的是汽车工业的繁荣,当时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一度成为战后各国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等逐渐壮大,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 各国相继推出“产业合理化”政策,这个“产业合理化”政策就类似于我国的产业结构性改革,推行使用先进的生产机器,实行标准化大生产,使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而利润增加又会刺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广告宣传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刺激,使汽车、家具、新式家电等出现巨大需求,据统计,1927年,美国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的汽车大约占总购买量的60%。新型消费方式的普及以及广告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奢侈品和必需品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凯迪拉克汽车广告

    第五,投资繁荣带来的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引发投资旺盛。

    繁荣背后暗藏矛盾

    资本主义的繁荣是只属于资产阶级的繁荣,就像“魔都”对有钱人来说才是“魔都”,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只是“北上广”中的“上海”。

    国内生产市场

    实际上,从一战结束到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里,各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十分有限,并且存在大量经常性失业人口,工人的工资买不起他们参与生产的工业产品。

    在农业方面,战后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下降使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另外,战争催生的技术升级也使战后各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也引起农产品生产的过剩,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谷贱伤农,农业丰收带来的农产品供给增加所增加的收益,往往要小于由于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引起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1929年与1920年相比,农产品价格下降了32.3%,但农庄财产税却增加了72%,农业人口的低收入使其逐渐丧失了购买工业产品的能力。

    这带来的是社会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1920年到1928年,美国收入前10%的群体收入总和占总收入的比重从43%增长到48%,1920年到1929年,美国前1%的富人群体所拥有的财富存量占比从36%增长到48%,而同期后90%的人拥有的财富存量占比从22%下降到16%,1929年,美国前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是后90%的人的三倍!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同样如此,大危机爆发前夕,英国、法国、德国收入前10%的群体收入之和也都占总收入的40%左右。

    如此严重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结果是国内购买力的相对不足,而企业的生产又被当时虚高的股票价格所迷惑,从而不断扩大生产,另外企业间的竞争也使企业不断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产品的滞销和生产的萎缩。

    国际贸易市场

    国际市场上,战后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各国相继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带来的结果是国际需求的下降。

    由于战后美国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美国政府率先采取了对进口农产品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随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壁垒予以反击。

    1920-1940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税率变化趋势图
    可以看出在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关税税率水平始终高于其他各国
    且各国关税税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关税税率上升显著

    此外,由于战争的高昂花费导致欧洲各国黄金储备大幅下降,所以战后各国的经济恢复需要从战争最大受益国美国那里借取大量贷款。同时,美国证券市场的异常繁荣也促使美国国内贷款量不断增加,借贷的钱大多投入股市,这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1929年,欧洲各国在美国取得的贷款大幅减少,这给贷款国带来的影响是国际购买力的下降。

    1924—1929年美国对外贸易投资总额
    1929年大幅下降

    最终,各国不断升高的关税壁垒以及不适时的紧缩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大幅萎缩,生产进一步过剩。

    证券交易市场

    自1773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英国成立以来,证券交易行业在资本主义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快发展,并逐步形成证券交易市场。战后投资增多引起的工商业繁荣,增加了国民财富和一部分人的收入,这必然会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反映。另外,当时证券市场的繁荣掀起了一股错误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推高股价,宣扬经济已进入“永远繁荣”时期。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不少人选择贷款买股票,这给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从股票指数的增长幅度与制造业指数的增长幅度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泡沫吹的有多大。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在1920年11月为100,1925年3月为122,五年时间上升了22%,而1929年9月,即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个月的指数月平均达到了365,这一个五年竟直接上升了两倍之多!而1925年到1929年的美国制造业指数仅上升了22.1%,国民收入还下降了3.6%,如此严重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将会是巨大的危机。

    泡沫戳破,危机爆发

    各国生产的盲目扩大与社会实际有购买力的需求极度不平衡,使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的相对过剩使得企业无法完成商品“惊险的跳跃”过程,存货堆积,投入的资本无法收回,最终不得不宣告破产。

    一家企业的破产必然会对其所在的产业链产生影响,引发上下游企业的债务危机,一条产业链的危机会进一步向其他产业链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危机。而当全球企业开始大规模破产时,这样的扩散过程将会在全社会不断上演,最终发展为一个巨大的世界经济危机。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无秩序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当累积的矛盾足够多时,危机的爆发只需要一根细小的针头,就可以戳破无休止的资本欲望吹起来的巨大泡沫。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是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突然暴跌,引起市场的巨大恐慌,大量股民涌入证券交易所抛售用贷款买来的股票,这成为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的标志。

    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可以看出1929年后开始狂跌,直到1933年才开始恢复平稳

    证券市场的震荡随后引发严重的信贷危机(企业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大量贷款买股票的股民因为股票价格的下跌也无法偿还贷款等),导致各国众多银行宣布倒闭,银行破产将导致更多人的财富缩水,从而进一步加深危机的破坏程度。

    1929—1933年,美国企业破产数达140000家,英国32000家,法国57000家,德国60000家。失业人数随之迅猛增大,美国的失业人数从150万人增长到1320万人,德国的失业人数增长至700万人,英、法两国各约300万人,在危机高峰期,美、德两国均有近半数工人失业。失业的增加又会近一步加重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深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经济危机期间排队领救济的失业者

    为转嫁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加重了对殖民地附属国的压迫和剥削,向殖民地附属国倾销大量产品,使本不富裕的殖民地附属国流失大量财富,并严重打击了殖民地附属国本土农业、工业的发展。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则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走上了对外军事扩张的道路。同时,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场危机中也逐渐加深,关税战、货币战、贸易战、外汇战不断升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1920—194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关税税率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1930-1932年全球贸易整体的关税税率从10%左右上升到20%左右

    任何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世界经济大危机,看似是由股票崩盘所引起的经济衰退,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不断加深的贫富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及货币政策的不协调、资产阶级对财富无休止的盲目追求以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工人的无情剥削所造成的。

    建立协调各国金融与贸易关系的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健全减缓贫富差距的制度措施等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里、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危机爆发次数、减缓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而限制资本的贪婪,减少人性的懒惰才是消除危机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vx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