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原文直解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为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
【直解】有人问:“读书是为了调摄此心,不可或缺。但是读书的时候,一种为科举读书的念头就被牵涉进来,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
先生说:“只要良知真切,即使是做科举的事,也不会累心。即便有所牵累,也容易察觉,克除它便是。读书的时候,良知知道死记硬背不对,就克除它;知道欲求速效不对,就克除它;知道夸耀争胜不对,就克除它。这样做,也只是每天和圣贤印对,是一个纯乎天理的心。不论怎样读书,都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那人接着问:“虽然听了您的指导,但是我资质平庸,实在难免被科举牵累。我听说穷困和通达都是天命安排,智慧的人恐怕不屑于科举;普通人被声名利禄牵绊,甘心为科举读书,只不过是自寻痛苦而已。我想要放弃科举,但又迫于父母亲的压力,不能放弃,我该怎么办呢?”
先生说:“把读书受科举牵累的事情归咎于父母亲的人很多,其实只是没有志向而已。志向立定了,对良知来说,千事万事为只是一件事。读书作文,如何能牵累人?不过是人自己牵累于得失而已。”又感叹到,“因为良知之学不能彰明,不知道在科举这件事上耽搁了多少英雄!”
笔记
得失二字最是害心。有得失计较在,心便不再平和了,也不能专注于事了。
累人的并非是外物,是科举,而是自己的心对于得失成败的担忧。只要能明白,做事不过是格物,不过是在事事物物上致吾心之良知,就没有任何牵累。
志有定向,做事时就能有条不紊,志无定向,机会主义,就会担忧成败得失,就会惶恐忐忑,焦躁不安。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工作生活,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交际应酬,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疾病难愈,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能无私我,自然无患。廓然大公,自能物来顺应,素其位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