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每个周末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个周末,突然觉得有点无所适从了呢?尤其是看到儿子无聊的走来走去,无聊的一直在玩游戏,就因为周末一整天都没有额外的活动。
一般周末最起码都会有一节画画课,起码会用掉2小时,一上午就结束了。下午有时是轮滑课有时休息,就觉得周末很快就结束了。
这个周末上午错过了画画时间,他出去和小伙伴玩了,下午也没有活动,然后他一天两进两出,要么出去玩,要么就在家玩电子游戏。
突然就觉得,为什么这个周末让我无所适从了呢?
既不想让他太辛苦,也不想让他玩电子游戏。那需要做什么呢?
在无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时间的呢?
尤其是对于电子游戏的危害很多,最简单的一个,让孩子自己看到的,就是“眨眼次数”,一般眨眼是15-20次/分钟,而我录了他看电脑时的眨眼次数,一分多钟,眨眼3次。我直接展示给他看,让他自己亲眼目睹和感受。
他是有感觉到玩起来的不舒服的,但是玩起来并不容易停下来,这需要毅力,尤其是需要知道停下来之后,需要做什么。
现在就突然不知道需要做什么了。
让我这个做妈妈的,在周末看小说的妈妈也开始反省,我是不是要找一个爱好了?甚至在想,孩子是不是应该再安排点课外活动?
从心疼孩子上学辛苦,到要不要再加课的转变,仅仅用了一学期!
呵
不过,今天上班路上听的书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个答案,又似乎没有答案。
《我在上东区做家教》,讲述了一个哈佛大学毕业的金牌家教在给资产排名1%的富豪们角斗场——曼哈顿上东区的私立学校——的孩子们上家教的故事。也阐述了一个现象——天下父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前途,但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作者站在家教老师(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角度记录了她的富二代们学生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认为,如果孩子们的生活一直被规划好了,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无聊或孤单。他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接受来自他人或电子设备的信息,丧失了认识自我、做梦、产生灵感和顿悟的机会。在形成价值观的童年,这些时刻尤为重要,但我辅导的学生们似乎都没空体会。
无聊和孤单也是人生需要学会应对的情况,也是灵感产生的基础,也是思考人生的时候。
而我们的无聊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呢?
第一想法,是做些什么来填满吧?!
其实,心理学上是建议“可以什么都不做”!
但,很难!
习惯了忙碌,社会给的“时间管理”,以及遍地可见的“内卷”,让“无聊时间”不被接受。到底需要怎么做,我只能承认,我还没有想清楚……
我还没做到,要想教给孩子,可能还需要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