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恭”一生为官清廉,为何最后被处死?

“王恭”一生为官清廉,为何最后被处死?

作者: 小潘读史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21:56 被阅读0次

摘要

王恭叛乱是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别于隆安元年(397年)及隆安二年(398年)发生,皆由当时的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主动发起。王恭于第二次叛乱时被擒且被处死,不过至死仍坚持他起兵叛乱是出于他对朝廷的忠心。

“王恭”一生为官清廉,为何最后被处死

王恭乃东晋人士,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山西太原)人。王恭是东晋大臣,为官时期清明廉洁,不畏强权,敢于进言。

王恭从小志向远大,年轻时就享有美誉,才能和家庭地位集于一身,心中常常想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希望能成为像刘惔一样为国效力。王恭一生廉洁清明,《世说新语-德兴》中有那么一段话: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an),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无长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一次,王恭去会稽出差,办完事之后回到京都健康,王大便去看他,见到他马车上做的竹席非常的精致,就对王恭说:“哎呀,这东西好啊,看上去很漂亮,坐上去又凉快,能不能送我一领”。王恭在当时没有回话。等到王大走之后,王恭即刻派人把自己坐的那个领竹席给王大送过去。王恭听后感到十分的吃惊,于是便亲自登门道歉,对王恭说:“会稽是盛产竹席的地方,我原以为你从会稽回来,会带回来很多,所以才想你要的。没想到你却把你的送给我,这让我心里不好受。”王恭说:“我们相处这么久了,看来您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我,我为人处事,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并没有多余的东西。”

从上面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王恭是极为勤俭的人,那么,像这么极为正直、勤俭、有才能、有抱负、不畏强权的人,按道理说皇帝会很喜欢的,为什么最后被处死呢?其实,这中间是有一段插曲的,就是“王恭二次叛乱”,这场叛乱是因孝武帝而起,最后因实力悬殊被捕处死。

从王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树立崇高理想、坚持、清廉、勤俭等),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王恭”一生为官清廉,为何最后被处死?

    摘要 王恭叛乱是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别于隆安元年(397年)及隆安二年(398年)发生,皆由当时的青、兖二州刺史...

  • 思考腐败

    被树为官场道德标杆的海瑞拯救了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官场腐败了吗? 没有! 立清廉榜样为何还不行...

  • 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勤劳秉公,生活节俭。范仲淹早年求学生活艰苦每日只得吃粥度日,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

  • 为官清廉的左宗棠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官如此好,难怪许多人挤破头也想捞个一官半职,而左宗棠这官当得……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

  • 德来餐馆·为官清廉

    (1)怎一个为官清廉 今非昔比,往来书信急,胡乱堆积,一角卧房里。燃烛持器,一系布衣,独享窗前明月景,依靠旧时桌椅...

  • 官场小说《青云扶摇九万里》

    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叶平宇以草根之身投入官场,面对财色权,...

  • 2022.5.20

    【读书卡】 海瑞的清廉,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关于清廉的故事有很多,一个人为官立世,清廉为第一要务。古人说“公...

  • 扮老虎的猫

    在东风乡大家都知道大虎和小虎这两兄弟,因为他们的爹“王老虎”在这块也算是有点名气的村干部,为官清廉,为民办事...

  • 为人正清,其实有才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长孙俭十八岁即为员外散骑侍郎,随从尔朱天光定关中。北魏末年,局面非...

  • 蛇酒奇谈

    南方阴湿,多风湿者,取蛇入酒,可治之。 王生,南国麒麟县县令,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不幸患麻风,人人驱而避之,罢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恭”一生为官清廉,为何最后被处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dh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