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生活,就是最适合人的生活,这话拿到二十年、三十年前去讲,怎么也难以让别人认可,也不能令自己诚服。为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是静止不动、停留原地,那还叫个啥?人总是要有点想法的,要去奋斗个什么、争取个什么。如果甘愿平凡、自认普通,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价值,那不就白活了不是。
还甭说在那个年代、那些个日子里,芸芸众生大都这么在想。都在幻想着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幻想着出现奇迹,名利双收,把别人都比下去,让自己迅速的冒出来。可到头来,真正能够让幻想、狂想成为现实的,又能有几人?而这样的躁动形成的内卷,让绝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焦虑、狂躁、扭曲、撕裂。该脚踏实地去做的事不想做,不该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反倒跟着了魔一般。人们后来把这种状况,界定为超越常态的功利性导向,这种导向完全背离了社会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人的美好追求不能脱离客观奋斗的实际,导致的后果必定是社会扭曲、人心浮动,想要的难以得到,不该丢失的却迅速失去。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反反复复已经过去,人们也已经从功利性导致的狂躁中,逐渐的冷静和清醒下来。人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但必须与客观环境、主观能力结合起来。用当下流行的话讲,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盲目照搬、东施效颦;还有就是物质层面的追求,并不能长久满足人的内心欲望,幸福指数的高低,大都取决于精神是否丰满充盈;再有就是处于平凡、普通的状态下的人,更容易贴近人间烟火味,能吃、能喝、能睡,无忧无虑、气定神闲,才是过的和神仙一样的日子。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街区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