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做了一次非常主动的咨询——我不仅亲自将问题一个个列出来,然后说出了我的解决办法,有的已经做了,有的还没做;做了的都有什么效果,没做的期待能有什么效果,我统统都说出来了。最后,我还问了咨询师一个问题:“咨询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想问问老师,你有没有感觉我的内心其实是想放弃,或者你有没有觉得放弃对我来说或者是个更好的选择?”
其实我想要开口去问的时候,我的内心真的非常忐忑。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一个什么答案,然后对方又会给我一个什么答案。很多人都说,当要做一个决定,而自己的内心不确定的时候,那就去抛硬币吧——这并不是说让人把决定权交给一个硬币、交给一时的运气,等待硬币给你一个答案;而是希望人们在把硬币抛出之后,看着它在空中翻腾、下落然后打转的过程,能够意识到自己内心到底期待硬币的哪一面朝上,那其实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答案。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一点头绪都没有。我不是没有理性地分析过,结果就是我之前讲的那样:有时候觉得坚持也可以,有时候又觉得放弃可能更好。
咨询师给我的答案是:“没有。”她既不觉得我的潜意识里面想要放弃,也不觉得就目前的客观事实而言我应该放弃。
奇怪的是,我听到这个答案,内心既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没有压抑沉重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样的状态代表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接收到全面信息的第三方,如果她所说即所感,那么这也是一个方向——先别轻易放弃。
如果不要轻易放弃,那么就得做些什么是吧。如果说昨天的咨询,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我开始提问;那么咨询师最大的进步(开玩笑),就是给我提了建议。她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准确来说应该是我的潜意识也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只不过是我不想面对而已——我要学会跳出悲观思维的牢笼。
这是我一个长期以来的做事习惯:凡事做最好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这个思维模式有什么问题;相反,我觉得它非常积极、非常正向。我没有想到我的大脑已经被这个模式侵蚀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而我自己却茫然不知。
这算是世界观吧,是一个我要修正的世界观。学着跳出悲观思维的牢笼,要正面、积极地去看待事情。但是我还没找到方法论。再思考一下吧~再多看些书,多做些运动,多去沉淀和发现自我,或者不久的将来,我就能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