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跳出人性的“牢笼”

跳出人性的“牢笼”

作者: 明明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09:06 被阅读0次

     

      最近再次看到这篇故事,非常有感悟!分享给大家,愿读者受益。

          深秋时节某一天,在落叶和寒风中,有位旅人行色匆匆,赶路回家。走到某处突然低头一看,脚下一片白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瞧,竟是人骨。

          此处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

          只顾往前奔走,抬头看时,迎面走来一只体格巨大的老虎,咆哮着向他逼近。

          旅人直惊得魂飞魄散:“啊!那么多人骨原来是老虎吃剩的残物。”

            他急忙调头逃跑,然而慌不择路,一阵猛跑竟然跑上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怒涛汹涌的大海。

            前无去路,后有猛虎追逼,进退维谷之际,他爬上了岸边仅有的一颗松树,但恶虎紧随其后,张开骇人的巨爪,也开始爬树。

        “今天我命休矣”,正当他万念俱灰时,忽然看见树上垂下一根藤条,他顺着藤条往下滑去,那藤条却不着底,旅人被悬在半空之中。

        上面是老虎伸着舌头、流着口水盯着他,正所谓“虎视眈眈”。

            再看下面,狂风大浪之中出现红、黑、蓝三条巨龙,正等着他掉下去时可一饱口福。

        忽又听到上方有窸窣之声,定睛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藤条的根部。藤条一旦被鼠牙咬断,旅人只好落入张开巨口的恶龙腹中。

          命悬一线之际,旅人想到将老鼠赶跑。于是拼命摇晃那根藤条,摇摆之下,有湿漉漉、暖烘烘的液体落到他脸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

            原来藤条根部有一蜂巢,一经摇动,蜂蜜就掉落下来。

        舔着甘露般的蜂蜜,旅人居然陶醉起来,以致忘记了自己身处绝境——虎龙夹击,得以苟延残喘的藤条正被老鼠啃噬——还在一次又一次摇动救命的藤条,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这个故事描述了利令智昏的人类的实相。死到临头竟然沉醉于蜜汁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人类无可救药的宿命。

        在这里,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

            松树代表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

            黑白老鼠代表白天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

            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的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已。

        而这根藤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损。我们想逃离死亡,但死神却一年一年逼近我们。

            然而,即使折寿,哪怕缩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类本性。

    以下引自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

            上述故事中的“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各样的快感和享乐。而等待旅人落下的“龙”,是人们心造之物,它如实影射人们丑陋的思想和欲望。

            红龙比喻恼怒,就是“瞋”;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发泄不满,就是“痴”。

          佛教称这“贪、瞋、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

            据说人的烦恼有108种之多,特别是其中的“贪、瞋、痴”这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是死死缠住人心、不肯须臾脱离的“毒素”,人们即使想摆脱它们却总是摆脱不了。

          人这种动物,每天每日都要受这“三毒”的影响乃至控制。想比别人生活得更好,想早日出人头地。这一类物欲、名利欲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同时又反过来“忌妒”那些有钱有名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受上述情绪的支配和摆布。

            在这一点上,就是小孩、婴儿也毫不例外。拿我的孙儿来说,当我疼爱其中一个,另一个马上露出妒忌的神情。才两三岁的孩童,就已经像大人一样,受到了烦恼的毒害。

          当然,欲望和烦恼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不可一概否定。但是它们同时又具有“剧毒”,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痛苦和焦虑,甚至断送了人的一生。

          细细想来,人还真是遵循因果辩证规律的动物。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

          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摆脱欲望”。要完全消除三毒不可能,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们、控制它们。

          在具体做法上没有捷径,但只要将诚实、感谢、反省这一类“简单易行的修炼”持续实践就行。另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事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判断。这时,瞬间产生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出于欲望。

          因此,在正式应答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暂停片刻,吸一口气,然后自问自答:

    “我这个想法,这样判断,是否出于个人欲望,是否夹杂私心?”

    这样做非常重要。就是在做出结论之前,先设置一个“理性的缓冲器”,使你的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接近于理性。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对于摆脱欲望而言极为有效。

          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

            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跳出人性的“牢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b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