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说:“老子早就说过了,根本原因在于贪欲——贵难得之货。所以老子说了: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人生活在世上,真正需要的东西,都是容易得到的,也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得到的。比如说最需要的空气,不用费力就能得到;水呢?稍微费点儿劲,但是古人最早住在河边,用水并不困难。维持健康的食物营养呢?更费劲了,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是力所能及的。。。如果大家都只追求这些真正需要的东西,那么社会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人类社会出现问题,就是人们居然去追求一些没啥真正用途,没有它们也照样也可以活得很好很快乐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用于炫耀满足虚荣心(你看这么罕见,这么难得的东西我都有了,你有吗?)之外,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什么时候人类知道了不要追求这些东西,什么时候人类社会才会归于和平宁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哈哈,难得也研究起老子来了,可惜的是你把必要需求的满足理解为基本需求的满足,避免追求贪欲——贵难得之货,并非不是不追求需求层次提升的实现,而是指要以使该物成为符合必要需求量(d)的劳动生产力(q/T)的提高与相应必要劳动生产力(d/L)至少持平做为支付能力,超出这个支付能力还要倾其所有强行追求的才是贪欲,如果是个人或社会的劳动生产力达到一个水平时,原先认为是贪欲的贵难得之货自然就会成为维持劳动力的存在与可持续发展再生的必要之货,可见,这也正是很多人误解了老子的无为无欲无求,而是因为原来贵难得之货,由于劳动生产力提高变成了贱容得之货而不再当作炫耀满足虚荣心的追求。
比如,以前你家贫穷时穿不起美观的衣服这种贵难得之货,因为倾家荡产去获得它当然是贪欲,那样相对降低需求目标只追求温暖才是必要的,这个是获得的需求满足与劳动支付能力供给之间的匹配平衡问题,用我的价值(道)方程式:L/T=d/q=1→d=qL/T→d=q或L=T→q/T=d/L,就是至少要付出T=获得L,才供给量q=需求量d,当(d/L)/(q/T)>1甚至是时,说明付出的劳动代价(T)获得的劳动补偿得不偿失,这时,要获得该物d量的需求必须付出超出必要劳动高很多的劳动代价(T),比如L/T=1/10<1时,使d=q,那么,d/L=(q/T)X10倍,可见,在劳动生产力很低,只有必要劳动生产力(d/L)的时,要付出十倍的劳动代价(T)才能实现一定目标的d量的供给量相等的q,但现在由于生产它的社会劳动生产力(q/T)很高与必要劳动生产力(d/L)之比,即(d/L)/(q/T)≤1,或(q/T)/(d/L)≥1了,那么,原来要十倍劳动代价(T)的,现在最多是一倍,甚至是倍减了。那么,由于获得它的必要劳动量或代价(T)减少了产生原劳动剩余,就可以把闲余的劳动去实现原来贵难得之货,从而去提高需求实现的更高层次。而不是有能力实现了还把人力和物力资源闲置起来导致它们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质变没有了使用价值,这才是大大的愚蠢!所以,提高(q/T)了,那么,它对应的基本必要需求率Ad/L实现了,T-L=BT+CT....NT等劳动代价可以获得的对应的更高需求物的Bd、cd.....Nd等也可以去实现,从而使劳动者从T=L→T=L+BT→T=L+BT+cT→T=L+BT+cT.....NT,这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劳动生产力获得了提升,人尽其才,相应的,也从q=d→q=d+Bq→q=d+Bq+cq→q=d+Bq+cq+......Nq,由于,Bd/Bq=Cd/Cq=......Nd/Nq=1→q=d→q=d+Bd→q=d+Bd+cd→q=d+Bd+cd+......Nd。
这就是物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利用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多样化和有序化,物尽其用!这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劳动者个人身上的体现,当然,如果是个人的价值实现以整体的社会价值实现为牺牲肯定是会导致不公平,但如果是以局部或少数带领整体的趋于平均水平的价值实现,那么,才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上是结合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实现在我的价值-道的方程式L/T=d/q=1的推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