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e2cda73f901d9739.jpg)
可不可以,婴儿笑着降临人世,将死之人笑着离开人间,而在世时也可以笑对人生,没有痛苦。
然而,这就仿佛是平行宇宙的另一面,真实的这一面其实都是相反的——快乐是转瞬的,而痛苦则永远没有尽头,直至灭亡。
谁人活在世上是由心真实的,每个人都在做出改变,以适应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痛苦,以及尚未完成的成长。
就像李玩所说:这个世界尚未完成的事情会转到另一个平行宇宙去继续完成。而平行宇宙其实是自己虚构出来的,只是为了埋葬过去,以期变成无奈的、只能继续负重前行的自己。
1.
李玩,一个离异家庭的初中生,父亲再婚,并添一子,所以只能暂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她正值青春期,满嘴的小钢牙,平平的尚未发育的身体,但是灵魂却超越身体野蛮生长,处在身体的不成熟与自以为长大渴望被尊重理解的强烈冲突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afc0cba2f60b1d5d.jpeg)
青春的荷尔蒙在躁动,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也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爷爷奶奶是老辈人,爸爸有了新家庭,而且只懂得暴力压制,而表姐身为她的同龄人,也处在与自我的激烈对抗中自顾不暇。
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可以懂她,为她开解。她做出的行为越激烈,就越会受伤。不但自己最后遍体鳞伤,连带整个家庭也因此暗流涌动。
在这种状况下,一只狗的闯入,仿佛打开了她的心门,似乎只有这只狗可以理解她,它在她的脚下欢腾,打滚,追着她寸步不离。甚至睡觉都要同床而眠。
爱是给予,也应当接受赠与。当周围人以“为你好”为托词做出一切常理与非常理的举动,而偏偏看不见你也是能够给予的,同时把“为你付出一切”的负罪感强加在你的身上。这种感觉是不愉快的,而且是只能委屈咽在肚子里。
殊不知爱的情感是需要流动的,给予和赠与是平等的。大人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你”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李玩给这只狗取名叫爱因斯坦。因了这只狗,她的情感之门得以打开宣泄。躁动的情绪因了爱的流动而变得和缓。
她并非是一个不肖女,她想要的只是她这个年纪需要的再平常不过的关爱和理解。有一个疼她的妈妈,有一个爱她的爸爸,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她。
但是不幸的是,妈妈离开后,很少来看她,而爸爸顾着新家,同时脾气暴躁,在沟通上只能挥拳脚。
在这个没有爱怜,却也无出路的囚笼里,她的挣扎就如同被困在牢笼里的老虎,拿爪子四面墙狂怒的抓挠,却撼动不了分毫,只落的满爪鲜血,以及猎人快意的鞭笞。
![](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f5cb7b7460772e42.jpeg)
2.
成人世界里充满了谎言,伪善,只为了可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并盛放因现实而压的扭曲的灵魂。
为了缓和与女儿的关系,父亲买了一条狗。李玩起初不睬,然而终因同样无助的同理心对它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8bcd31f13864083b.jpg)
两个被世界挤到边角的灵魂紧紧依偎,同睡甚至同吃(她跟狗吃一样的狗食)。她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
然而,爱因斯坦意外的走失,让李玩体会到了失去的痛苦。仿佛她丢了另一个自己,茫然无措,情绪面临崩溃。她发疯一样的寻找爱因斯坦,甚至六亲不认,伤害家人。
父亲暴怒,对李玩一顿暴打,她的心就像被打后嵌入啤酒瓶碎片的双手,鲜血淋淋。
![](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15e863b9484b268e.jpeg)
风平浪静后,父亲则轻描淡写,嘴上说着“打你是为你好,是爱你。”
成年人的世界李玩不懂,上一秒恨不得把你撕碎,下一秒就拿手拍拍你的头,满脸愧疚。殊不知,鲜血淋淋的伤口还未愈合,麻木中感受到的温情让人无措。
送走父亲,门磕上的那一刻,善良的李玩还是原谅了父亲。这就是可怜的孩子,父母再如何作为,孩子依然愿意执念的原谅自己的父母,只因为他们是自己唯一值得依靠的大山。
此时,一只冒充爱因斯坦的狗再次出现在了李玩的生命中。它是被作为爱因斯坦的替身——父亲的赎罪品来到这个家的。
起初,李玩知道它并不是爱因斯坦。但是全家人,甚至连她的表姐都背叛了她——坚持说这条狗就是丢失的爱因斯坦。
她可以原谅父亲的无奈,体谅父亲的作为,但是她不能容忍全家人的谎言。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好比所有人都认为你疯了,而你坚持说自己没有疯。到底是自己疯了,还是这世界上充满了欺骗。
![](https://img.haomeiwen.com/i7426918/d2462864bbc37dd4.jpeg)
最终她屈服了,屈从于这伪善。她不愿意再伤家人的心。她再次与这条狗结成了友谊。就如它真的是爱因斯坦一样。
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这只狗误伤了她年幼的弟弟,父亲一气之下把它送往了狗肉店。
一次的伤害尚未痊愈,疤痕仍在,一把刀再次把这伤口剖了开来。一次失去已经让李玩痛不欲生,精疲力尽,而再次的失去却已让她哭不出来。她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快乐,为什么却得不到满足。
她觉得她有力量足可以保护一条狗,但是她的力量却是这么微乎其微,如棉花上挥拳,她小小的身板连自己也保护不了。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伤害像雨点一样打在她的心上,她却什么也做不了。
李玩考了年级第一名,父亲大喜,愿意答应她的任何要求。而李玩只是想知道,那只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店。
这时候的父亲脱离了伪善,坦诚相告,他其实把狗送到了一家狗舍。
李玩一句“谢谢”让父亲热泪盈眶。孩子要的其实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真实,他们的世界里面没有欺骗,有着最朴实,最单纯的情感,他们要的只是一个理解和尊重。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实,大人们都吝啬给予。大人的爱和孩子的爱终是不能比的。大人给予孩子的爱带有太多的功利性。
比如会有人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否则我们就不爱你了”,“你要懂事,我们才会喜欢你”,“你要学习好,我们才会爱你”云云。
而孩子的爱是纯粹的,只因为你是我的父母,我就依靠你,爱你,不论贫富美丑。
3.
每一个孩子终将长大,随后将步入成年人的世界。而每个孩子似乎都必须经历这些阉割般的痛苦才得成长。当再回首,也不过淡然笑笑,因为成年后的痛远比儿时的裂痕更深,伤害更大。
儿时因为丢了一件心爱的玩具想着活不下去了,长大后会觉得可笑至极。成年人虽然都经历过却同盟军似的都轻视了自己儿时的伤害,嘲讽的望着自己的下一代,鄙视甚至一味打压。
李玩的父亲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自己的苦心女儿却不懂,自己的爱,女儿却不接受。他自以为做了父亲,孩子就能无条件的尊重他,爱他。
他从没有走进李玩的心里,在面对女儿一次次的无理取闹,他并不是张开怀抱,无条件的接纳,只是希望把她的情绪之火尽快的打压下去,他的暴力只是对自己无能的掩饰。因为他不知道根源,不知道做什么能让女儿懂他。
他走在爱恨两极,不是暴力相向,就是讨好纵容,甚至不惜一次次的欺骗。
他不许李玩喝酒,自己却逼着李玩在酒桌上敬自己的客户;他气恼李玩恣意妄为,却在自己的幼子打破奶奶的头后,一味的纵容哄抱。
父母是孩子第一模仿的人,当作出表率,而李玩的父亲却不是一个好榜样。他对李玩的忽略就是造成父女裂痕的元凶。
影片快结尾时,一直未曾露面的李玩的母亲给父亲打来电话。李玩礼貌的应酬了两句话就把电话交还给父亲。挂断电话以后,父亲突然哭得像个孩子。
痛苦并不因为长大而消失,反而愈加剧烈,愈加难以愈合。无疑,父亲曾深深的爱过母亲,母亲的出走,对父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李玩此刻似乎与父亲父女连心,痛苦与痛苦的碰撞,最终填满了那道鸿沟。父母子女血亲间联系的那个纽带再次唤起了彼此的亲情。李玩把父亲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从未有过如此亲近的感情,一切嫌隙得以冰释。
4.
孩子需要一个痛苦的成长礼,非如此不能彰显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
年幼时的痛苦来得快,去得也快。越长大,痛苦越可被感知,随着思想的成熟, 每个生命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往往这种情感汇聚成巨大的漩涡,一旦不被满足,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撕裂般的剧痛带给我们成长,却也使我们在成长路上背上一道道的十字架,活得越久,背上越沉重。而背的多了,似乎好像没有重量,其实全部融入了你的血液中,刻在你的骨缝里。
但是我们好像没有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似乎这是我们命里所有的——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撕裂般的痛,痛过之后,方得凤凰涅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