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建立沟通中的目标感时,还会做一个思考实验“六个月之后法”。顾名思义,它是指沟通双方在眼下没法拿出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想象两个人来到六个月之后,并从这个时间点回过头看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做什么。
是不是有点开脑洞?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你和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和创业,后来你发现他有点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节奏,需要跟他一谈一次话。但因为你们的关系太紧密了,你没法板起脸来跟他提要求。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六个月之后法”跟他说:“我们展望一下,如果我们两个人都努力,这家公司也顺利发展。六个月之后,我们俩、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句话就把他带到了六个月之后,他马上可以用六个月之后的愿景来倒推你们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今天分别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如此就能脱离此时此刻谁批评谁,谁给谁提要求的情景。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信息要素就是六个月这个时间节点。为什么要设置在六个月?先它属于未来,可以脱离当下的很多现实障碍,帮助双方把思路打开。其次,它并没有特别遥远,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想象和掌控的未来。很多人强调三年展望、五年计划,但这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很难估量未来三五年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意义上,六个月这个时间是最适合的。它是所有人都有感受,能想象还有控制感的一个时间点。
划重点
1.目标感的本质是方案力,具有目标感的沟通不是抱着自己最初的立场不放,而是要把目标实现。
2.在沟通中展现目标感,可以使用一个句式:“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有一个方案。”
3.蒙田说过一句话:“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当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没那么清晰时,也可以通过一个句式问自己:“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终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吗?”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