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烤箱菜的菜谱,都会遇到一些小伙伴来「求推荐」,虽然我不是参数控(港真我买东西从来不看参数),但玩了几年也还是有一丢丢小经验,索性就写个文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吧。
一、先来明确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需要烤箱?
想用烤箱帮助自己做出更健康更美味的菜品?偶尔做个甜品丰富下午茶?摆在家里好看?还是看着别人都买了所以自己也要?明确自己的使用目的,会帮我们在挑选烤箱时多提供一条参考依据(当然,后两条原因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里了)。
当然还有很多宝宝说是看到我的菜谱就有了买烤箱的冲动,谢谢你萌的爱🙇。
另外,也想多说几句,烤箱不等于升级版的微波炉,这是两种不同的加热概念,所烹饪出的菜品自然也不一样,不可拿来做对比:微波炉更像是可以快速加热饭菜的便捷工具,而烤箱则是严肃认真的烹饪小帮手,需要用心准备、调理风味,遇到特殊菜品还要耐心地等待发酵、一遍遍地刷调料等等,要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挑选;烤箱也不是只能用来烤鸡翅烤蛋糕,还能帮你自如做好饭菜,节省时间、减轻油烟。所以,买了烤箱的小伙伴们,千万别再让他闲置啦!
想好了这些,我们再来说烤箱。提起“推荐烤箱”,我一定不会立刻就跟你讨论参数、价格什么的,而是先考虑摆放的具体位置、以及空间的大小,合理的摆放位置不仅能为烤箱挑选提供参考依据,也能在使用时提高效率。
二、烤箱的摆放位置怎么选?
如果是新装修房子,建议内嵌一台烤箱。虽然价格会比普通台式烤箱稍高,但是与直接摆放在操作台上相比,你就等于多了一大块可以灵活使用的空间,进行处理、散热等操作时就不必东奔西跑了。另外,也可以避免产生烤箱底部和后部的卫生死角,平时清洁时,只要擦擦烤箱门就好。
这个位置可以在定做橱柜时,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立柜的中部,以眼睛便于观察烤箱内的食物状态、打开烤箱门后一抬手就能拿出烤盘为宜,不要太高。如果不做立柜,也可以选择下柜的某个区域,但是上柜不可以(此处划重点)。这是因为烤箱在使用之后温度很高,为了固定烤箱门,大多数烤箱都是选择向下开门的方式,如果固定在上柜,实在是不方便拿取,也很容易烫伤。
如果不是新装修或者没有预留内嵌的位置,可以在厨房或餐厅里挑选一处比较开阔的空间,同时考虑长、宽、高三个因素,旁边最好有可以用来临时处理食物的操作台。便于食物临时取放、清洁起来不会特别有阻碍、也有利于烤箱的散热,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下一个问题:烤箱的大小。
元茜Tips:
前段时间装修,电工师傅特意交代烤箱使用的插座最好和烤箱相隔一段距离,不要再正后方。同时也要留意是需要10A还是16A的插座,普通家用插座是10A。
三、烤箱的大小
先说结论,根据你选定的空间,挑选一个最大的。这里有两个原因:
1、家用烤箱一般都采用发热管加热,如果买得烤箱太小,食物离发热管很近,很容易糊顶;另外温度不均匀就会不准确,开关门也会形成很大的温差,进而影响正在烘烤的食物。
2、烤箱大小,决定着能烤哪些食物,以及烤多少。举个栗子,一份饼干用大烤箱可以一次烤完,用小烤箱就得烤2~3次,效率低,也麻烦;大烤箱可以直接放进去一只鸡,小烤箱就只能放俩鸡腿,看着菜谱不能做只能干吞口水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呀。
如果烤蛋糕、烤鸡比较多,可以侧重考虑烤箱内胆的高;如果烤饼干、烤菜品比较多,可以侧重考虑烤箱内胆的长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最小不要低于35L,入了坑就总想多试试,今天做个蛋糕明天烤盘排骨之类的,烤箱也不太会经常换,所以尽量选个好一点的会让自己更省力一些。
四、烤箱的功能
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各个厂家标得花里胡哨的,但是家用烤箱大多数做出来都和标的有点(其实也不是一点)差别,就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各说几点我觉得比较重要,以及可有可无的吧。
重要:
1、至少要有灯,以及能控制温度和时间:别笑,上周遇到一个小伙伴说自己家的烤箱只能开关火,没有温度和时间控制的选项,这就只能靠感觉每次都盯着烤箱里看了;灯呢主要是方便观察烤箱内的食物,比如烘烤的状态,上色的程度等等,减少开关门的次数就能更精确地控制温度。
进阶状态是能单独控制上下火的开关以及温度,可以更方便地控制成熟、上色等,如果前期不做要求太高的甜品,用处不是太大。
2、温度和时间的调节范围越大越好:最大温度250℃以上,最长时间90~120分钟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方便做一些低温慢烤或者高温快烘的菜品。
3、冷门:烤箱工作时内部温度非常高,冷门可以保护我们几几免遭烫,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话。有的烤箱采用门内风力降温的方式,有的烤箱是做多层密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密封性的好坏,进而影响烤箱内部的温度。
进阶功能是有童锁,开启以后烤箱门就不会随便被打开了。
可有可无: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发酵,这个功能比较鸡肋的一点在于,很多烤箱的最低温度都比发酵需要的温度高,而且也无法提供湿度环境。其实,烤箱密封性好的话,直接放一盆烧开的热水进去就可以了,温度都不必打开。同理还有解冻之类的,提前拿出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室温会比低温加热更好。
此外,还有各种烧烤模式,xD循环之类的blahblah,商家最喜欢在这些功能上做文章。对于普通家用来说,只要烤箱的温控(将温度控制在预设的数字)和密封性(保存热量不外跑)做得比较好,上下火稳定,其他只是增色,而非必须。
说到温控,影响烤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东西了,不仅关系到烤箱的品质,也会影响烘烤出的菜肴。但是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即便商家宣称自己是电脑控制上下只差5度,也一定得是自己真正用温度计测过了才知道。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商用烤箱比家用烤箱准确,内嵌烤箱比台式烤箱准确,带智能电脑肯定也会更有差别,所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挑选就好。如果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没那么精确,也可以借助温度计和计时器来辅助,养成这样的习惯可能要比纠结到底选哪个烤箱更重要。
这可能得是我家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小朋友另外,也要考虑机体散热效率、能耗等级、需要使用10A还是16A的插座等。
五、烤箱的材质
主要说内壁,有的烤箱是镀锌、有的是镀铝,也有搪瓷和不锈钢的。其中家用烤箱不锈钢的不多,买全搪瓷的最好,性质稳定、容易清洁,也比较安全。镀锌或镀铝等材质经过长时间的清洗、接触可能会产生划痕,造成金属腐蚀等问题。
另外一些高端烤箱讲“自清洁”,有的是加热到超高温(500℃)直接将残留的污渍碳化为粉末,方便的同时也意味着烤箱的可耐受温度更高、更稳定;还有一种常见的是eco自清洁,也就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涂层,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油脂颗粒。有自清洁功能当然好,但是价格往往较高,是否有必要就看个人的预算以及功能的倾向啦。
六、买回烤箱需要做些什么?
1、首先,是在擦拭干净后,先空烧15分钟左右,烤掉保护油。一般在购买时商家会有明确的建议。
2、测量烤箱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是否准确,之前遇到一些小伙伴做烘焙做菜总是和菜谱有差别,除了手法外,也有很多因素是烤箱本身不精确造成的。及时购买温度计、计时器,并且规范时候就好了——真的很重要。
放上小粉压阵3、购买一些必备的工具:一开始需要购买的工具不必太多,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购买就好。之前曾画过一张简单的图片,基本就是最基本的了。
七、平时在使用烤箱时,需要注意什么?
1、养成预热的习惯:这时您的好友温度计君就要上线了,既要预热到指定温度,也不要空烧太久,所以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合理使用。
2、养成带手套的习惯:一定要注意防烫,在积累了满手烫伤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
3、养成透过烤箱们观察食物的习惯,并掌握规律,不要频繁开关门:每一次温度的波动都会影响烤箱内部的食品,除了必须的加盖锡纸、中途添加酱料等操作,就尽量让他们稳定一点吧。
4、如果时间不是太赶,不要试图把烤箱塞满:由于烤箱的烤盘尺寸是一定的,有时为了省电或者提高效率,常常会想把几盘食物一同塞进去。如果是玩过几年烤箱的高手还好,可以根据烤箱特点在不同的高度放置不同的食物、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加盖锡纸拿出食物等,以快速烤制出同样好吃的菜肴。但是如果时间不是太赶,乖乖一盘一盘烤会让我们更轻松、更自如地做出菜品。
5、尽量不要频繁倒热水放冰块制造蒸汽效果:由于家用烤箱一般不带有蒸汽功能,而做欧包类的食品往往又需要蒸汽,所以常常会需要倒上开水或者扔几块冰块之类的。但其实这样挺伤烤箱,可以换用铸铁锅或其他方法试试。
八、烤箱清洁及除味
1、清洁
由于烤箱直接接触食品,使用化学产品总是会有点担心,这时可以试试小苏打。把小苏打撒到烤箱有污渍的地方,然后喷上清水,过上一会儿用湿抹布轻轻擦去就好(不要用钢丝球之类的尖锐物品,避免划伤内壁)。
如果有重油污比较难处理,可以放一盆热水进去闷一会儿,就会简单一点。
如果要清洗加热管,要用干净柔软的棉布,不要用湿的。
2、去味
烤箱使用久了难免会积累一些味道,这时万能的白醋君就又派上用场啦。把白醋和清水1:1混合,放进烤箱100℃烘烤一会儿试试会不会好一点。
方法再多,也是及时清洗最重要,避免形成顽固的污渍,勤通风。
元茜Tips:
清洁烤箱时能断电一定要断电,如果实在不方便,也得在不工作、完全冷却的状态啊!
九、一个小总结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有点晕,所以简单总结一下:
1、在厨房或距离厨房比较近的地方,选择一个较开阔的空间,然后根据空间大小以及自己的预算挑选一个容量最大的烤箱。
2、除了必要的烤箱灯、时间与温度调节、冷门等基础功能外,其他功能有则加分,没有也没太大关系,可以用外部工具来完善,不要被纷杂的功能说明乱了眼。
3、一分价钱一分货,尤其是对温控、电路稳定性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特别重要的东西来说。大件厨房用品不会换太勤,可以稍微多花一点钱,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和时间。相信我,用烤箱做几次饭以后你会爱上他的。
4、一入烘焙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入坑需谨慎,慢慢来,前前后后玩了3年烘焙,也经历了很多坑,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聊。
5、养成良好的习惯、多研究菜谱,要比纠结半天到底选哪个烤箱靠谱得多。不同烤箱脾气不同,需要自己去了解、磨合和驯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