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相对于说,或者写更加适合我。
从那些碎碎念的文字开始,时至今日,我竟然跌跌撞撞地更文50余天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曾经不敢想象的。
很奇怪,当初我并没有想要加入“日更”这个计划,至少于我而言,这充满了不确定性,看着那些零碎而又随意的豆腐块,或者说甚至连日记都称不上的文字,我认为我是不可能接受这项挑战的,毕竟我这有限的水平和那些思如泉涌的友友比起来,简直相差甚远!
所幸在一众简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启了这一步。
好在平台百余字就可以达到每一天“日更”的基础标准,对于我来说,写长篇大论不行,这一两百字的要求还是可以做到的。
观念真正发生改变的应该是从获得“日更20天”那个徽章开始的,其实一直在近乎为了完成任务似的记录过程中来持续着那更文的心态。
当时突然收到系统的这个消息,我的心里还是有几分意外甚至窃喜的。没成想我这不经意间的小小坚持,也能持续到20天。
或者一个习惯的养成后,我们都在不知不觉被自己的行为所复制,并且潜移默化地发展着。
而这样的习惯我一度觉得像极了小时候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那种感觉。
只是不同的是,这个老师是平台,而作业的完成进度以及布置是由自己来决定的。
我想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除了“想写,要写”的决心在心里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平台里的阅读输入。
对于一个人来讲,若是没有一定的输入,只是一味的输出,总会有油尽灯枯的时候,因为不断的输出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贡献,当没有鲜活的知识来良性循环和注入时,我想,这样的思想所表达出的文字久而久之应该是晦涩的,至少是缺乏灵动的。
当然工作之余可以多阅读书,实在没有安静的环境来看书,就看看简书里的好文,拿着手机,等地铁途中,上下班闲暇之余,哪怕是午饭后的小憩,也未尝不可一试。
所以很多时候的更文我都是在那些工作之外的碎片时间完成的,特别是目前写的《鸳鸯绢》,我就是利用上下班外的时间写的,你们也许不会想到,我所在的这个南国城市,很多时候有一个人在路边抱着手机,望着那些落叶,楼宇还有熙攘来往的人群若有所思,其实那个人就是我!
我觉得我们内心其实有很多需要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平常的喜怒哀乐,哪怕是花草树木,也可以赋予它们有趣的灵魂。
对于简书,我很庆幸自己能邂逅这么一个能随时记录且方便保存的写文工具,如果可以,我希望一直使用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