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到了第四年,这一年的年终考核仍然是小小的工作业绩最好,部门决定推荐她为优秀,并参与整个研究院的考核。因为今年整个单位的考核方式发生了改革,部门不再有考核优秀的决定权,而只有推荐权,从各个部门按照15%的比例推荐优秀名额到院里,然后将所有部门被推荐的优秀人员放在一起考核,再从中择优选取一部分。
不幸的是,在这场竞争中,小小居然没有什么优势,败下阵来。小小内心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其实她心里清楚,她只是在本部门工作表现优秀,要是放在更大的环境下,她是没有什么优势的。
她工作的单位是一个研究机构,职称晋升和考核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成果。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是适合所有员工,比如,一些服务岗位的员工,他们并不做研究工作,但是也必须遵照同样的考核标准。而小小所在的部门正好属于服务部门,部门领导对员工的要求就是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若想要做点研究,就是锦上添花了。
所以小小在入职后的这几年,都被各种与研究工作无关的“琐事”占据了。她毕竟是博士毕业,学习力还是过关的,所以对于这些事务性的工作,也能做的妥妥帖帖。
但是这次考核的失败,让小小开始反思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其实她早已认识到了自己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精力,几乎没有时间做研究性工作。
自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为此,她也非常苦恼,她甚至已经隐约听到同事们之间的议论,那就是说她以后可能要走上行政岗了,部门领导也打算按照这个方向来培养她。而她本应该走业务岗,做一名研究人员的。
有一次,一位资深的研究员当着她的面说,唉,你这辈子恐怕都赶不上晓星了。晓星是另一个部门的同时,只比小小大一岁,也是她的师姐,小小刚刚考试博士的那年,还去参加而来晓星的毕业答辩会呢。晓星的研究做的极好,嫣然已经是学术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是本单位的后起之秀,前途无可限量。
这句话给了小小致命的打击。她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五味杂陈,默默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状态。
她一改往日下班后把时间消磨在和朋友聚会、看电视的习惯,开始疯狂读书和学习英语,还重新启动了健身的习惯。其实学校期间学习的英语已经尽数还给老师了,再次开始学习并不那么顺利,幸好,她无意中在网上搜到一本书,高居畅销榜榜首,很多大咖推荐,处于好奇,她买回来读了一下,并按照书中介绍的学习英语的方法重新开始。
以往在学校里学习英语都是不停地背单词和刷题,尽管考过了四六级,但是根本无法开口交流。这本书针对学校英语教育的弊端,提出输入和输出配合练习的方法,先大量输入,然后再输出。输入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听广播,看定影。输出的方式就是跟读和复述。
小小先从输入开始,开始尝试读一些英文原著。先选择最简单的儿童小说,情节丰富,单词量也不大,慢慢地,她就沉浸到这种英文的世界中了,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她读了十多本英文原著,从最开始的儿童读物到后来的世界名著,这一小小的契机,将她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还在网上报名了外教英语课,每天跟着练习口语。这一习惯一直持续了近十年。
这一改变为她后来的出国访学、考察以及发表英文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加工作第五年的时候,她决定外出学习,再去读一个博士后回来。她想得非常明白,这次出去学习,只是为了给自己更加充裕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为她发现她虽然拿到了博士毕业证,但是研究能力仍然欠缺得厉害,甚至都还没入门呢,不然也不至于毕业几年后仍然彷徨无所成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以往的工作经历和英文基础,小小申请到了国内一所顶尖院校的博士后工作机会,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彻底转变了大家对她不适合做研究的看法。她开始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并且能在国外学者的学术报告中担任翻译。
三
博士后工作的这几年,她是不能参与考核优秀的,只能是合格,因为她没有参与单位的日常工作,等于没有为单位做贡献。
工作结束回到本单位后,小小被安排在了另外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与原单位不在同一个城市,属于分院,在省会城市,对于这一点,小小是非常满意的,应该说正合心意。因为小小的女儿即将升初中了,她觉得小县城的教育质量还是不够好,省会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更多的发展和选择机会。
而到这个新部门的第一年考核中,也是不能拿优秀的,因为她又算是一个新人,半年时间也没有给这个部门做太多贡献,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在这时候跟同事抢名额。
在这个部门工作一年多时间后,在她刚适应了本部门的新工作,并且新部门领导也决定要让她负责一部分重要工作任务的时候,上级领导突然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说是原来的部门在省会的分部人员出了点问题,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他们想来想去,觉得小小去管理那一摊实务是最合适的,毕竟小小曾在原来的部门工作了很多年呢,各方面都熟悉,也很有经验了,所以想征求她的意见。
小小知道,领导打电话,说是征求意见,其实只是通知她而已,因为领导在给她打电话之前已经给新部门的领导通过气了。小小很识趣儿地答应了,就这样她回到了原来的部门,只不过工作地点还是在省会城市,不是回小县城的本部罢了。
小小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对她来说差别不大,她只想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做自己的研究工作,而不是被事务性工作挤占她所有的精力。分部的工作要宽松很多,而且小小是名义上的负责人了,她就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半年后,又到了年终考核时间。这次的考核就是一开始说到的,小小非常在意,因为她终于积累够了所有的硬性条件,论文、课题、专著都有了,就差一个考核优秀了。按照传统,她有这个需要,部门就会尽力照顾,把名额让给需要的人,再说,小小今年的学术成果在全院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她志在必得。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给部门领导专门说了一下。顺便说一下,在她出去学习的这两年,她的工作单位发生了比较大的人事变动,原来部门的领导已经升任为副院长,而比她晚来两年的一个年轻人被推举为新的副主任,并主持工作。小小就是给这位你信任副主任说了自己的需求,并表示只要给她一个优秀名额,她愿意拿出所有的奖金作为感谢。
同时,她还给现在的副院长,她以前的部门领导也说了自己的需求,给负责整个学科发展的领导也表达了她想要争取优秀的需求,大家都说,肯定会支持的,会积极为她争取的。
述职那天,小小的学术成果绝对排第一,旁听的上层领导都说,她争取优秀没问题的。小小也就放了心。
但是等到公布结果那天,她打开OA系统,浏览优秀人员名单的时候,却彻底傻眼了,别说是优秀了,她连良好都不算。更奇怪的是,她在优秀的人员名单中,看到了部门新主任的名字,可是新主任并不做研究工作,没有发过一篇文章啊。
有那么一瞬间,小小觉得血压飙升,心脏都要停了,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已经无可挽回。
小小有过想要去质问领导的冲动,但是她忍住了。她知道,已经公布的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她去问,除了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根本于事无补,所以她忍住了,不能因为情绪就将损失进一步扩大。
跟小小关系好的几个同事都为她愤愤不平,但是小小一直忍着没有抱怨。到底在考核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她还是有点好奇的。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部门另外一个副主任跟她讲了一些细节。原来在统计考核结果的时候,本来小小的分数是很高的,民意测评分也高,但是突然有人说,不能给她优秀,因为她才工作不到一年,她今年都是给那个部门干活的,而且今年省会城市疫情严重,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上班。
小小明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