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一平浪段)纪行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月初,因家庭事务,下DR。车出碧鸡关隧道,上楚大高速,车速很快,难以尽览沿途风光。
在长田收费站,下高速,继续行驶,至一平浪镇,上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一平浪镇段,属单向二车道。
在两条单行道间,隔着条“星宿江”,自西向东流入龙川江,最后向北汇入金沙江。
公路依山而建,汽车沿山而行,平行沿江行驶时,从右车窗仰望,看不见山顶,山间树木森然,郁郁葱葱。
车子驶入挂壁般的悬崖峭壁,在左窗,不敢伸头俯视,那江底斗大的巨石,宛如点点卵石。
在一平浪段,沿路土质为褐红色的风化石层,土质贫瘠、坚硬,可见当时施工条件之艰难。
滇缅公路始建于1938年,详情网上有介绍,不再赘述。
现在的滇缅公路已经是柏油路面,早年学车,在龙陵路段走过一些“弹石路面”、路面颠颠簸簸、是滇缅公路早期的路面雏形。
几十年过去,不知老路还在不在?是不是还保留着“弹石路面”原貌?
我对滇西情有独钟,对有历史蕴味的滇缅公路情有独钟!
我的外婆家在滇西,我的生长地也在滇西,我的学生时代在滇西,所以滇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情有独钟,滇西的口音,乡音我听着格外亲切!
滇西小伙讲话铿锵有力,滇西姑娘腔调柔美动听。
滇西小伙木讷、憨厚,滇西姑娘羞涩、直爽,令人难忘。
滇西的“左脚调”,“青菜心、白菜心,小妹好良心!……”滇西姑娘忠贞、可爱!
滇西的女人纯朴,滇西的女人吃苦耐劳。
母亲生养子女,教育子女,滇西的男人不差!
车行途中,我的思绪万千,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滇西的女人辛勤持家、教育子女,支持男子保家卫国,支持男人为后方建设出力。
我没有具体考证,在那些筑路劳工中,有多少滇西乡亲?因为在家门口筑路,应该不少。
我曾看过滇缅公路筑路图册,那时的男性劳工,或戴斗笠、或包头帕,衣衫褴褛、脚穿草鞋;那时筑路,锄挖铲撮、肩挑背扛,最先进的工具就是那巨大的石碾砣。
滇西的男人是血性的,“S山保卫战”的将士们,硬是打出了神威!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1938年张冲率部出滇,将士在台儿庄战场上,同样表现不凡,打出神威!打出我滇西男儿的血性。
走笔至此,笔者有幸目睹过一位老兵(中尉),他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
那是三十多年前,当时他七十多岁,老人身体硬郎,目光炯炯,老人不卑不亢,谈及台儿庄战役,豪气油然而生,当即比划,他曾用大刀砍死几个敌人。
我细看老人,他的手臂青筋凸起,拳如铁钵,估计当时,三两个小伙子难以近身,难敌其右。
滇西的男人血性,跟大山有关,滇西多山,艰苦恶劣的环境铸就其性格和体魄,但更跟滇西女人有关,滇西女人嫁人,“宁挨三顿打,不嫁‘瘟脓公!’”可见一代代的婚恋挑剔,遗传进化,滇西男人更有血性!
车子出了滇缅公路,我的思绪回到现实,公路边、山脚边有新建的房屋。
田地里或种烟叶,或种其它作物,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滇缅公路不是一条路,它是一条修筑于民族危难之时的救亡之路!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滇缅公路做为一条老公路,现在大多闲置,多是近处短途车辆行驶;它将做为历史遗迹被保留下去;做为一种精神传承下去。
滇西尚待发展,云南尚待发展,国家正在发展。
相信我们有这种血性、这种精神,一定能把滇西建设好,把云南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
2024年3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