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
招安是用笼络手段使投降归顺。
招安,又称招抚。是指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对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间组织的一种安置行为。通常不外乎给予听任政府的条件,让组织有机会重新成为合法组织。
如水浒传中宋朝廷对梁山好汉的招安。被招安有时也只是缓兵之计,如唐朝末年的黄巢、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多次请求 。 在水浒传中反对诏安:的有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史进、李俊、三阮、童氏兄弟、张顺、张横等,主动诏安的有宋江、吴用、燕青等。 他们特别是后三几个不全是宋江的心腹好友吗,而且他们又和朝廷没什么大仇 。
特别是鲁智深和武松本来还是个宫呢,是因为自已犯了罪而不得以落草的,被招安后宫比原来大的多了,按理说应该是会同意招安才对啊。就算是林冲,他的死敌也是高求,但又非朝廷,如果真想报仇,在山上落草还不如重新入朝立功当大宫,有了自已的势力后,才有可能报仇啊。就算高求位高权重难报仇,但在山上不更没机会报仇。所以,对于他反对招安,差点被宋江斩杀一事,大家不必心疼李逵,也不必为他鸣不平,这仅是他与宋江一起演的一场戏罢了。 水浒读到第三十一回的时候,招安一词才正式提出来。这个时候宋江并没有上梁山,宋江告别前去二龙山的武松,投清风寨花荣处去。临别前给武松布置了一个任务,这是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第一次给兄弟布置工作任务,的确不能够忽视。 168班燕甄祯
招安
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齐聚梁山水泊,他们只能选择三条路,推翻宋朝、在梁山上吃喝玩乐不再谈起义或者选择招安。
招安是旧时统治者用笼络的手段,诱使武装反抗的人放下武器,投降归顺。
但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史进、李俊、三阮、童氏兄弟、张顺、张横等人反对招安,主动诏安的有宋江、吴用、燕青、卢俊义等。
宋江原本是郓城县押司,自小深受封建儒学教育,一腔正义,一心报国。然而无奈由于朝廷奸邪当道,宋江饱受排挤。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这点在“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中可见一斑。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然而在组织及带领梁山107名好汉替天行道一段时间之后,宋江也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难道真的一直和朝廷对立吗?长此下去,难免会有王寇之争。由于深受封建儒学教育,宋江并不愿意也不敢长时间和朝廷为敌,所谓一朝为臣民,不得叛逆。以及思图报国。从现实的角度讲,宋江带领下的梁山泊也并不想与朝廷为敌,只是奸邪当道,官逼民反,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乎,招安似乎成了梁山泊好汉的必然结果。
武松等人不同意招安主要是封建社会腐朽黑暗,当权者被蒙蔽无法为人民做主, 人民生活困难,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已经不寄希望于统治者。
可最后还是被迫选择了招安,招安是在水浒传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梁山好汉导致最后结局发生的转折点,也是文章中的重要情节,贯穿全文。
虽然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下场不太好,但是招安是一个宋江做出的目光长远的正确决定。
168班
柳心彤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后接受朝廷招安,最终死伤无数惨淡收场的故事。对于这一故事,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故事中“招安”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评价不一。
那么,什么是招安呢?
招安”是古代统治集团解决武装反抗势力的一种政策或者说手段,“招”是指招降,“安”是指安抚。《水浒传》中北宋朝廷在屡次征剿水泊梁山失利的情形下,终于接受宿元景等人的建议,对梁山集团进行招安。而梁山集团的大部分成员也希望接受招安重回主流社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顺利实现的招安。
而在水浒传中各位好汉对招安的态度是不同的,之所以会有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同,比如:林冲、武松、石秀 、李逵、雷横、杨雄、解珍、解宝王矮虎、杨春、周通、朱武、刘唐、孙二娘、张青、张顺、阮氏三雄、顾大嫂、孙立、孙新.....这些出身下层,敢于主动反抗,嫉恶如仇,和朝廷不是一个阶级都不愿意招安, 但是那些出身名门,或家财万贯,或身居高级将官,被骗或无奈上山的,都愿意招安,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统治阶级,招安等于是回家,如关胜、杨志、黄信、呼延灼、徐宁、卢俊义、柴进、宋江、张清、朱仝、花荣等
有人说“招安”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 但是却不是这样的,招安一节并不能视作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相反,《水浒传》的招安结果与悲剧结局使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名著带了点浪漫主义色彩。水浒传这样的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儒家的伦理道德、宋江的个人因素、作者的认识、历史的局限等,各方面的原因错综复杂,融合在一起,使《水浒传》有了招安以及这样的悲剧结局 ,所以招安恰恰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168班 王美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