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我也明白,没有人不害怕死亡,没有人热爱死亡,终其一生,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次,恐怕我们都不希望它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再害怕恐惧。
>> 是,我们把自己包裹得很好,远离伤害,可是,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真实、纯真、真诚,我们用这些人性中最宝贵的特质换得“安全”,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 我理解的真正的母亲是:孩子与你无关,她的世界观与你无关,你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应该牵扯到她身上,你们俩是两条平行线一样的陪伴者。
>> 在我想明白这一点以后就大胆地带她走,突然明白:很多时候,是人们的胆怯让事情发生了变化,并不是所谓的命运。
>> 你想让他活下去,更多是因为你不想面对失去,这是你的情绪,你需要承担你的情绪,一个病人,已经背负了很多疾病的创伤与痛苦,还要来承担你的情绪,这,是爱吗?
>> 少年时代是用来幻想和无知的,青春时代是用来受伤和了解黑暗的,我都脚踏实地地经历过了,功课完成了就该走向下一段路,到了现在,我想我该好好地服侍我内在的灵魂了,更多的时候,我用来陪伴、行走、独处和与自己和解。
>> 真正无意义的是你从未真正热爱过它们,无论是田园还是城市。
>> 所以,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热爱现在的生活吗?只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无论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外人看来是好是坏,它都是对的,是对当下的你来说最好的选择。
>> 生活,“生”是命运,所以,一定要配得上“活”。
>> 热爱,是唯一的途径,你不愿意为你的热爱付出代价,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将就,但,这是你的选择,你要承受结果,不能既想要更多,又不想付出。
>> 如果你没有能力热爱任何一件事,那么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给你想要的生活。
>> 世界是善良的,它会给你想的,只是你得说得明白你想要什么。
>> 在生命的长河中,要对得起自己,要从生命的长度来衡量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与安宁。如果将来你后悔了,觉得眼下这样活着缺少意义,不要去埋怨任何人,也不要去批判现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要活得有尊严,走自己的路,不用在意上帝和佛是否满意。
>>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是公平的,无非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死亡,另一件则是时间,一天24小时,对人人都很公平。
>> 只有当愿意为此而承担责任的时候,改变才会真正发生,当改变发生,生命才有分量——我始终在路上,没有得过且过,当生命走向尾声,我也原谅自己,告诉我自己,我已尽力,就到这里吧。
>> 之所以恐惧死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一个人去面对一个世界。
>>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倒是有一个答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绝对不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成就,只是为了你遇到一个问题,然后去解决,然后所谓“明白了一个道理”,然后遇到另一个问题,然后再去解决,然后又“明白了一个道理”,然后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惑,最终发现,已不在乎是否还有困惑,而是在其中,和它一起成长,到达生命的终点。
>> 所以,我们尊重我们的恐惧,同时面对自己的恐惧,危险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自己的这颗心才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猎人,同时,也是最强有力的明灯。
>> 坚强,勇敢,乐观,我们对于这些情绪太着迷了。可是天知道很多时候就是这些美好的词汇把人逼到绝路的。
>> 我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那份痛苦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偌大的世界竟然没有一个角落可以允许我放纵一会儿。
>> 抑郁症患者就是因为情绪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道理都懂,可是没有站起来的能力。
>> 生命的定数就到这里,我们要承认它结束了。
>> 在天使病房里,人们几乎只做着两件事:一是家长向孩子讲述死亡这件事,二是彼此告别。
>> “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课,宝贝你因为足够善良、聪明、纯净,所以你提早完成了任务,但是妈妈还没有。所以,妈妈要完成功课,才能去。”
>> 我们贪恋生命的长度永远不要有终结的那一天,就这样一天天地让它永远持续下去,所以用人为的方式让它延长,如果不能,就沉浸在痛苦中。我们把这种痛苦的“罪魁祸首”推给死亡。
>> 我想,对于死亡同样如此,我允许生命到某一天结束了,无论这一天和我预想的一不一样,有多少差距。它就到这里了,难过是一回事。放手是另一回事,难过,需要解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面对这是我们自己的功课,不应该强加在已经满身病痛的亲人身上。我们就是允许生命到这里,结束了,让它自然地离开。
>> 青年在他的帖子里写道:很多人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寻找自己,帮助自己。
>>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找不到内心的呼应的时候,他就应该退回自己的内心生活里。
>> 其实,死亡,只是一件事而已。太多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鲜有人想改造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人一定会死”这个定律,那么就只能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和面对它时的态度。
>> 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世间最好的爱,就像一线阳光,它纯粹而轻盈,却从不索取。
>> 面对死亡,有几个阶段,否认、愤怒、承认、沮丧、接受。
>> 以前我做一个噩梦我会说“梦都是反的”,我现在做一个噩梦,我会说“就算是真的,也没什么”。所以,我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我有走出恐惧的能力。
>> 我们福利院的一个小孩去到正常的幼儿园上学,老师问她,你在福利院快乐吗?她说,只有不快乐的人才总爱问这种问题。
>> 死亡虽然刻骨铭心,却也微不足道
>> 我喜欢走上陌生的道路,却不喜欢把它据为己有,它的自由就成为了它的生命。
>> 死亡也是,我并不关心死亡哪一天到来,我只专注于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