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失智症(又称痴呆症、认知症)患者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与照料。家人的关怀、社会的关注,让失智老人不失爱,才是对待他们最好的方式。
时光慢慢静默,逐渐模糊,最后,包括所有的荣耀、尊严、亲人……全都被遗忘。这种病叫失智症,即我们所说的老人失智症。很多人经历过死别,而老年失智症却是最残忍的“生离”。当突然有一天,父母转过头来问“你是谁”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你们之间几十年的联系,在老人那里都已经“清零”了。
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预计,到2030年,中国这个数字将达到1200万。如果家里有一个年过古稀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找不到回家路的老人家
80岁的张旭华(化名)住在煤气网管所家属院,平时喜欢下楼遛狗、散步。但是,经常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家了,常常要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后才能回家。但其实,老人就住在小区里,离家也就二十米。张旭华的老伴儿王阿姨说,最严重的一次,老伴离家整整八个小时不见人影,家里人都报警了,还发朋友圈求助,最后被好心的邻居发现,才把老人送回家。
玉祥门社区76岁的张阿姨,经常到社区“告状”。她总觉得自己不在家时,有人进了自己家。为此,她还在门锁上做了记号,想要抓到这个人。实际上,身患失智症的她有时候连女儿也不认识。
“对于失智老人,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西北大学新村社区养老中心负责人刘益榕说,很多人往往忽视老人开始的异常行为,只当是“老糊涂”了,所以想不到要带老人到医院治疗,也不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国家民政部近日在其官网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1370名老人走失,精神疾病和失智症是走失的主要原因。
缺乏专业照护的养老机构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失智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因此,照护这类群体的重担就落在了家属身上。” 市养老协会会长王明华说,照护失智老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工作,一旦家中有失智症患者,在缺乏专业护理的情况下就是一场灾难。
王明华表示,目前,我市已有几家专门收住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但部分养老机构仍不愿意收这类老人。失智老人病情和症状千变万化,在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走失、意外等各类安全问题,权责难以厘清。
他建议,应该专门制定失智养老长期服务发展规划,补充完善失智养老服务的照护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保障标准。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专门的失智养老护理区,使其具备医疗保健、疾病防治、生活照料等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失智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建立专门的失智养老服务人员从业及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照护服务的水平。
不可忽视的“老糊涂”现象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乔晋和他的同事们1996年就开始从事失智症、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准确说,老年人出现记忆严重退化、丧失,生活能力快速下降等非自然衰老状况,都可以归类到失智症范畴。”乔晋说,绝大多数老人在患病后都会性情大变,和年轻时判若两人,身体各种机能快速退化,最后就成了不可逆的功能丧失。
失智症分为三个阶段,持续时间大约在8至10年。早期患者近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在陌生地方容易迷路,这个阶段大约有三至五年的时间;中期患者出现远记忆力下降、不认识家人、在熟悉地方迷路等;而到了晚期,则是言语及记忆力丧失,大小便失禁,需长年卧床,而这些又将引起褥疮、肺感染等致命并发症。
“常忘事、爱数钱等等这些 老糊涂现象,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症状。但有许多患者都是在发生了走失等严重情况后,才被家属带来就医,耽误了治疗。”乔晋说,失智症不同于其他病症,预防和早期介入是延缓症状的关键。他建议,社会应加大对失智症的关注力度,提高对该病的知晓率,家属更应特别用心,给予失智老人足够的关心和爱。
失智老人的生活可能是空白的,随着失智进程的发展,他们的记忆不断丧失。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爱与包容是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用心关怀,让失智老人不失爱,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