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该如何测量?
我们常常专注于教学,以致于我们几乎不思考该如何检测我们的孩子历史学习水平如何?有一些教师也尝试命题,但命题不等于“材料加问题”这么简单,命题的背后要有命题者的测量目标和思想。尤其是我们历史学科,试卷中的历史已经不再是历史学或者是文本历史,而是一种测量视域下的历史。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历史测量的目标,才能明白教学中该怎么做。
刘芃主任在《考试文集》中说:“测量目标的研究和建构是至关重要的,它必须具有科学而严谨的史学意义,并精确地提炼具有史学思维特点的心理测量目标,以利于合理组织问题和构造语境。就此而言,测量目标既是一个心理评价体系,也是从测量的视域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抑或什么是精神活动中的历史。
我们有理由认为,历史解释最具史学思维特征,历史认知的核心就是历史解释,或者说历史解释是历史认知赖以衍生的母体,历史解释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级,完全能够覆盖历史认知的所有内容,也能够满足建构历史测量目标的各种要求。
信息鉴别、信息组织和经验介入是形成历史解释的三大要素,是文本知识转化为意义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历史测量的三维目标,也是构造测量视域中历史语境的根据。测量目标的制定反映了从测量角度对学科的认识,是学科内容和测量标准的完整结合。
那么信息鉴别、信息组织和经验介入该如何理解呢?
信息鉴别包括:判断历史信息;将信息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认识环境下考察;评估信息价值;提供追寻深层信息的路径;自我检验和修正信息。
如果说鉴别能力大致上是对信息的判断和采集,那么组织能力则反映了对信息的认识、归纳和分析。组织能力应包括:对信息的陈述性解释;对信息组织的解释与修订、置疑和重塑;对信息价值的定位;对信息的整合及其意义描述;对历史解释的信息支持。
经验介入也是一种历史能力,也是能够测量的。作为历史测量目标,经验介入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主题的个性化;信息组织与主题意义的特定关联;鲜明的批判性思维特点;具有个性视野;能够深入揭示现象与本质的内在关系;有举一反三的贯通性思维特点。”
个人感悟:如果从测量的视角看我们的课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解释的重要意义。而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培养他们历史解释中的信息鉴别、组织能力和经验介入呢?我认为我们周宏老师提出的审辩式教学检测评价环节“概念推敲、搜证行为和论从史出”本质上就是对历史解释最好的培养路径。换句话讲,在审辩式教学视野下,平常怎么教,考试就怎么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