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快要四岁,是我一手亲自带大,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骂过她,但有一次,女儿听别的小朋友说妈妈骂她了;女儿就说“我小时候,我妈妈也骂我了呢”,我听了觉得很惊讶,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我多累、无论她闹情绪到多么不可理喻,我都没有凶过她,她怎么会有这样的记忆?
于是,我问女儿“那你小时候妈妈是怎么骂你的呢?” 女儿说:“我的袜子踩湿了,我哭了,你就说:袜子湿了就湿了,有什么可哭的呀?”女儿的语气模仿的非常到位,我仿佛立刻就被女儿带回了当时的场景。当时的我对她的哭泣一定有一丝的不耐烦,但又克制自己不发脾气,所以语气一定是有一些生硬,而女儿竟然精准的捕捉到了我细微的情绪,虽然我不觉得是在凶她,但她却真切的感受到了我的话语是“骂”……
这有且仅有的一件事,让我非常明晰的看到,作为母亲自己的言行与情绪是多么容易传递到孩子那里,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她们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时刻全然接收着来自外界所有的好的、不好的讯息,通过他人的言语、行为及情绪来定义自己、构建自己的信念系统。
从女儿来到身边起,我努力尽自己可能给予她最大限度的爱、自由与宽容,在每一件事情上,尽可能精准的切断我曾经从父母那里沿袭来的许多不好的体验;避免给孩子种下不好的“种子”。
记得有一次,女儿拼装一个新玩具,但第一次自然是无法完成,她沮丧的哭着说她不会;看着女儿流着眼泪又无比挫败的样子,我耐心安慰她,告诉她说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来试试;最终女儿成功完成了拼装,泪痕还没有干脸上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同样的玩具,被女儿带到小区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因为无法正确拼装,也很沮丧;这时候女儿的表现让我从此更坚定了自己对待她的方式……
她一边细心的安慰那个受挫的孩子,一边耐心的教小伙伴怎么拼? 最终当那个小孩成功拼好玩具时,女儿还不忘记补一句“对,就是这样做,你做对了”……这场景如此熟悉,不正是我和她曾经互动的“回放”吗?
看着这细微的一幕,回想跟女儿互动的每一刻,她很自然学会了安慰、懂得了鼓励、无比的包容;即使是我偶然表现出因为没做好一件事而自责时,她总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没关系啊,妈妈你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原来她是把我对她的方式,原封不动的“回馈”到我身上……
看到她的耐心、细致、宽容;我豁然明白,原来这些品质根本就不是透过言语“教会”孩子的,只有用耐心、细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她,她才可能将这些品质“内化”,成为自然流露出的一种行动,只有让她体验过曾被如此细致、宽容的对待,她才可能如此对待别人…..
假设她玩耍时因挫败而哭泣,而我给予了责骂;那么她对待那个孩子的方式又会是什么?
孩子无法学会她不曾体验到的东西;一个从未被宽容对待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对别人宽容; 一个从小被指责、责骂的孩子,自然只能学会指责与责骂。
家族生命模式的一再重演,无非是毫无觉知的将自己父母、祖父母对待自己的模式沿袭到孩子身上;你的父母从她的父母那里接受了指责,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再习惯性无意识的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从被父母指责,到自己觉得不够好,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从小给孩子种下了“我不够好”的种子,成为了她生命中一道不可破解的“魔咒”如此不断重演、重演…..
除非有人愿意从自己这里开始,切断无意识复制的模式,不再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才能改写孩子的生命程序,切断“我不够好”的魔咒,让自己的孩子全然绽放的活好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