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

作者: 惠米丽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13:20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我最近一直不厌其烦地强调健脾,因为脾脏在中医理论中,是人体后天之本。而且和其他脏器关系非常密切。

甚至可以说,把脾胃养好,直接就可以解决很多脏腑的问题。

所以脾胃虚弱可以考虑健脾小丸子。

心病治心、肝病治肝、肺病治肺、肾病治肾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有时治之而不应,尤其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常见。

因脏与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就五行学说来讲,脾土化生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中水精以滋肝木,肝木之性以助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这是五脏配五行的相互资生关系。肺金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之上亢;肝木条达,可以疏泄脾土之壅滞;脾土运化,可以制止肾水之泛滥:肾水上滋可以防止心火亢盛;心火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之太过。这是五脏配五行的相互制约关系。

五行学说,不仅可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与脏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可用于说明在病变情况下,脏与脏之间的互相影响。例如肝病可以传脾,属木乘土;脾病亦可影响于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称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累及心,称为母病及子;累及肺,称为木侮金;累及肾,称为子病及母。其余他脏亦是如此,均可用五行生克乘侮之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鉴于上述情况,辨证用药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有病之脏,护养未病之脏,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既生以来,赖其所养,才能生长、发育,体壮结实。若心或肝或肺或肾既病,直接治其所病之脏而不能获效者,应改变所治之法。知心病从肾治,或肝病从脾治,或肺病从肝治,肾病从心治等。若治之再不效者,应考虑从脾胃论治。

脾居中央能灌溉四脏,因脾土能生肺金、益肾水、养肝木、补心火,大凡四脏气血不足,从脾胃论治均可取效,故孙思邈说:“五脏不足,调于胃。”此胃即脾胃而言。

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各脏腑皆随脾胃之气或升或降,《 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说:“心脏阳也,随胃气而右降,降则化为阴;肝肾阴也,随脾气而左升,升则化为阳。”此虽言其生理,实可指导临床。如心火亢盛、肺气上逆,可用和胃降气法引火下行,降气平逆;肝气寒凝、肾水不能上承,可用益脾升阳法,推动肝寒得散,肾水上承。故张元素说:“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健益脾胃之药为切。”

相关文章

  • 第四课健脾唤肤,皮肤紧致有光泽

    课程主要讲以下四部分: 1、健脾唤肤; 2、要养颜,先健脾; 3、食疗健脾; 4、按摩健脾 第一部分:健脾唤肤 脾...

  • 【养生-健脾】健脾食物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由于甘味缓...

  • 健脾......

    在中医理论当中,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为防...

  • 健脾

    太白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

  • 健脾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两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白术可以升补,升清健脾胃而燥湿。枳实降泻,降浊清痰而散气...

  • 薏米

    【薏米+鸡肉】健脾祛湿,温中益气,补虚强身。 【薏米+百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健脾利水。 【薏米+冬瓜】薏米健脾...

  • 为什么要健脾?

    为什么要健脾? [爱心]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孩子贫血需健脾; [爱心]因为脾为肺之母,孩子经常咳嗽,要益肺先健脾...

  • 千古经典方,补气血调脾胃

    ●补气祖方四君子汤,健脾补气。 人参,大补元气、健脾胃,或用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白术,能健脾燥湿,帮助脾胃运...

  • 三伏灸

    20200808公益课三伏灸 足三里 健脾易胃 三阴交 温肾健脾 祛湿健脾 肚脐眼 关元 肾俞 太溪 肾虚温肾 每...

  • 健脾!健脾!满脑袋想的都是健脾--小儿食疗梅子原创日记连载(03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深圳 晴 “健脾!健脾!满脑袋想的都是健脾”,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妈妈说的,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健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dvhjtx.html